□常 征

往昔,尤其是在城市郊区,于公于私,骑自行车出行曾经是人们最为普遍的出行方式。随着社会的前进、生活的改善、条件的具备,骑自行车出行的人们愈来愈少了,原本不算狭窄的马路愈来愈不够宽敞了,拥堵成为城市表面上的一道另类风景了。这是表象问题,实际上,出行方式的改变,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行动,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魅力信阳的重要途径和现实需要。

君不见,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就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如,上下班骑自行车;短途旅行选择火车;在不需要继续充电时,随手从插座上拔掉充电器;如果1个小时之内不使用电脑,顺手关上主机、显示器;每人全年可以减少约0.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每月少开一天车,每车每年可节油约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以节能方式出行200公里,骑自行车或步行代替驾车出行100公里,可以节油约9升;坐公交车代替自驾车出行100公里,可省油六分之五。按以上方式节能出行200公里,每人可以减少汽油消耗16.7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6.8千克;选购小排量汽车,汽车耗油量通常随排气量上升而增加,排气量为1.3升的车与2.0升的车相比,每年可节油29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7千克。选购混合动力汽车,可省油30%以上,每辆普通轿车每年可因此节油约378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832千克;合理回收城市生活垃圾,如果全国城市垃圾中的废纸和玻璃有20%加以回收利用,那么每年可节能约27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90万吨;1棵树1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相当于减少了等量二氧化碳的排放……

笔者由此想到,3月14日,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我们将多年来8%以上的中国经济增速调低到7.5%,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真正使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真正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摆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污染环境,走上一条节约资源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正确道路上来,真正使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最终惠及百姓的民生。事实上,公共机构节能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其节能工作走在全社会前头,就要在科学谋划上、在依法节能上、在营造氛围上、在提高能效上下功夫。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公共机构特别是各级党政机关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组织者、管理者,担负着推动、指导全社会节能的重任,带头做好节能工作,是对公共资源负责任的体现,而这种体现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位卑未敢忘忧国。一个地处中心城区的平西办事处,从点点滴滴做起,努力打造节约型机关,积极落实“135”出行方案,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