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明确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总体部署、总体要求、总体举措,以及河南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承担的历史责任。信阳站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沿,担任前锋角色,任务艰巨。信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作为政府管理产品质量的职能部门,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监管、把关、保障、技术支撑等基础性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质量立市为根 着力在抓质量上求提升

抓质量是质监部门的主要职责,也是质监工作的主攻方向。当前,重点狠抓质量水平的提升,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加快构建“四大体系”。

一是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广泛深入开展质量立市(县、区)、质量兴业、质量兴企等质量振兴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探索建立涵盖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全面、全程的质量工作目标体系。健全质量激励和考核机制,改进和完善市长质量奖、名牌产品、质量信用等质量奖励制度,坚持和完善质量状况分析制度,开展重点产品专题分析,定期向政府报告,真正使产品质量分析成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紧扣重点指标抓质量,重点关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质量损失率、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服务业顾客满意指数、质量竞争力指数等一系列指标,用数据和事实体现抓质量的成效。

二是大力实施标准引领工程。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不断深化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主导农产品标准体系,推进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增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以上。大力推进工业标准化,紧紧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和重点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继续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

三是大力实施品牌带动工程。完善名牌培育、争创机制,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等手段,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积极扩大品牌创建领域,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服务品牌、区域品牌、文化品牌。

四是加快构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引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机构,健全标准、计量和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

五是加快构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以服务产业发展和保障公共安全为核心,充分利用全市技术机构现有基础,统筹考虑产业发展规划及区域布局,积极构建统一开放、运转高效的综合平台。着力提升检验检测能力,重点围绕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重大公共安全,全面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技术保障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六是加快构建社会质量诚信体系。以企业质量信用为重点,健全信用评价制度,认真抓好重点企业产品质量信用档案建立工作,重点推进食品、建材、农资以及中小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严惩质量失信行为,形成个人讲诚信、企业守信誉的良好氛围。

七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标准体系、标准化服务和推广体系。推动农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优化升级。建立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以保障安全为基 着力在保安全上求突破

信阳市质监部门将进一步树立“保安全就是保民生”的理念,加快构建质量安全动态监管体系,深入推进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工程建设。

一是加大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力度。建立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抓好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处置4个环节,建立和完善高风险产品、重要消费品特别是食品、化妆品、农用物资、特种设备等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加大质量风险的预警通报力度,增强风险处置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是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重点从三个方面求突破:首先,在敢于监管上突破。严肃查处各类质量违法行为,对问题企业和问题产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其次,在善于监管上突破。探索建立生产企业责任承诺、履责情况报告、质量安全问题警示约谈和违法企业“黑名单”等安全监管制度。再次,在执法打假上突破。重点围绕老百姓关心的食品、农资、建材、汽配、化妆品、家电下乡产品等开展专项打假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

三是加大质量安全问题整治力度。狠抓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整治。一要整治重点产品。加强对乳制品、酒类、肉制品、食品添加剂、食用油和重点工业产品的综合治理。二要整治重点企业。对监督抽查、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依法责令企业整改。对不能持续满足准入备案条件、整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坚决依法吊销、注销许可证。三要整治重点环节。强化证后监管,督促企业严把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严格落实质量控制、出厂检验等制度,确保问题产品可追溯。四要整治重点区域,对质量问题较多的产品生产集聚区,开展集中整治。

以服务发展为要 着力在促发展上求作为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质监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只有服务大局、融入大局,才能使质量工作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更加突显,才能在服务发展大局上更贴近、更到位、更见效。

一是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求作为。引导企业加强技术革新,促进产品升级,改善品种质量,推动品牌创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先进产能比重。拓展服务业标准化领域,促进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审查和监管,引导和推动企业大力实施节能减排。

二是在服务产业集聚区中求作为。加快建设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不同层级的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满足各地产业发展需求,促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以质量、品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为手段,积极开展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活动,培育一批区域特色突出、质量标准水平先进、品牌带动辐射作用强、块状集聚效应明显的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三是在服务企业发展上求作为。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在第一时间宣传产业政策,帮助新上项目办理证照;在第一时间帮助开展原材料检测,保障进货产品质量;在第一时间进行安检,帮助特种设备及时投入运转。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帮助新上项目顺利落户信阳。以便捷的服务措施,为企业提供标准信息、质量提升、节能降耗、检测技术等全方位服务。

以促进和谐为重 着力在保民生上求实效

加大对关系百姓利益的食品、农资、家装、建材等产品的质量监管和执法打假力度,加大对医疗、电力、通信、交通、集贸市场、超市等重点领域在用计量设备的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对民用四表、加油机等计量器具的监督检查力度,做好定量包装商品和过度包装计量监督抽查工作,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增强信心。

以质量立市为根,着力在抓质量上求提升。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加快构建“四大体系”;以保障安全为基,着力在保安全上求突破。加快构建质量安全动态监管体系,深入推进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工程建设;以服务发展为要,着力在促发展上求作为。服务大局、融入大局,使质量工作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更加突显;以促进和谐为重,着力在保民生上求实效。加大对关系百姓利益的食品、农资、家装、建材等产品的质量监管和执法打假力度。

核心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