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雪峰)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拓宽对外开放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008年以前,我市仅有71万美元的对外投资。2008年至2011年的4年间,我市对外投资有了长足发展,在外承揽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竞争力日益增强,累计对外投资达到1951多万美元,其中资源类投资占总投资的80%。截至目前,我市在境外直接投资企业已达到11家。其中,信阳钢铁有限公司投资1400万美元入股澳大利业NEC(北方能源)公司,并与该公司达成焦煤长期权益协议。

同时,我市大力发展对外劳务经济,创出了劳务培训、双向维权、金桥工程、回归工程四大亮点,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催生了新县、罗山县等涉外劳务输出品牌,形成了全国闻名的“信阳现象”。涉外劳务人员广泛分布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约旦、塞班、沙特、以色列、阿联酋、加拿大、芬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省涉外劳务输出大县新县平均每8个青壮年劳动力中,就有1人有出国务工经历。2005年4月,新县被商务部、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授予“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荣誉称号,连续8年被评为“全省外经工作先进单位”。目前,我市已建立外派劳务培训中心5家;省级外派劳务专业基地1家;省外派劳务市级综合基地1家;有资质的经营公司4家。

2008年至2011年年底,全市累计输出涉外劳务26194人次(含间接派出),外派劳务营业额为10490万美元。目前,全市年输出劳务人员稳定在6500人以上。同时,随着对外劳务输出领域不断拓宽,劳务结构由过去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捕捞、建筑业扩展到电子、机械加工和企业管理等领域,全市涉外劳务人员每年直接从国外带回6000多万美元的非贸易创汇,形成了一支海外创汇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