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合理解新题

2007年以来,市财政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先后拨出专款5000余万元,最大限度地帮助驻信部队改善战备、训练、执勤和生活条件。市委、市政府把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和生活保障工作作为巩固深化双拥共建成果的实际举措,坚持政策定到位,工作抓到位,实事办到位,千方百计地安置随调家属及随军家属就业。每年由市财政拨付专款,坚持对我市驻军无工作随军家属按时足额发放生活补助,并从2008年1月起提标60%,4年中累计发放补助费400多万元,我市的这一做法受到济南军区的通报表扬,省双拥办向全省推广了信阳市的做法。

2010年,我市将71811部队和154医院门前进出口道路列入军地互办实事工程,筹资近700万元对其进行整修,仅用1月时间就顺利完工通车。针对科技强军的需求,我市利用科技文化优势,组建了科技拥军体系,依托我市军事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免费为部队培训军地两用人才1000余名。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向驻信部队赠送了总价值200多万元的电脑等电子产品。

合心唱主题

近年来,我市军民传承和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以“互办实事”活动为抓手,拓宽视野,强化意识,创新机制,营造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双拥工作质量,开创了军地互助共赢的新局面,合力唱响军民融合发展的新主题。

从2007年起,我市着眼搭建双拥平台,夯实共建基础,密切军地关系,实现双拥双赢。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军地互办实事工程,坚持每年在军地之间开展互办5件有影响的实事活动,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形成政府文件,有检查,有落实,坚持做到“三到位”,即长效机制到位,资金投入到位,双向关爱到位。把互办“五件实事”作为克服短板弱项的有效途径,通过互办实事,着力解决影响军地建设发展的重难点问题,为军地建设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通过互办实事拓宽途径,辐射带动,使双拥工作从情感型上升到情理统一,从单一的人帮物援发展为军民在政治思想领域共育共建,在科学文化领域互助互学,在经济主战场和军事斗争准备中通力合作,相互支持。几年来,军地双方互办了40余件实事,地方党委政府克服重重困难,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建设“拥军路”4条26公里、“拥军桥”2座,减免铺设通信和水电路费用760万元,为驻军5个单位新建、迁建营区划拨土地优惠,垫付和拨付启动资金达3300余万元,培训军地两用人才6900余人次。驻信部队投入650万元,援建希望小学、村卫生室、乡敬老院等38所(个),资助贫困大学生1210名,“爱民流动医院”下乡义务接诊3万多人次。军地相互支持,密切协作,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快速融合发展。

为了提高“互办实事”的质量效果,确保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我市在互办“五件实事”内容上切实做到“三定”,即:围绕现实需求定项目,着眼长远发展定项目,立足自身优势定项目。同时建立完善了组织领导、联席会议、现场办公、检查督导、奖惩激励等运行机制。几年来,先后有11个单位、26名个人受到军地联合表彰。2010年9月6日,济南军区政委杜恒岩在《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关于<信阳市军地深入开展互办“五件实事”活动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的报告》上作出批示:“信阳军地发扬革命老区优良传统,多年来以每年互办‘五件实事’为抓手,深化了双拥工作创新发展的经验很好,军区政治部要组织宣传推广,驻军要继续在支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抢险救灾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信阳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军队的关心支持。”总政治部领导也给予了极高评价,《解放军报》、《中国双拥》、《河南日报》、济南军区《前卫报》、《全国双拥工作简报》等军地媒体、政工刊物相继大力宣传了我市军地互办实事活动经验做法,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互办实事,能够在事中见真情,在事中看和谐,在事中促发展。驻信官兵感叹说:“互办实事用真心,重温故乡暖,倍感亲人情。”我市干群自豪地说:“互办实事创佳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发展齐比翼。”外界普遍称赞说:“老区双拥水平高,互办实事起新潮。军地融洽为发展,与时俱进总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