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史济春对《2011年信阳统战工作总结》作出专门批示:“信阳统战工作紧扣中心,服务大局,打造品牌,基础扎实,效果很好,队伍很棒。下一步工作思路很好,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

市委副书记、市长郭瑞民指出:“统战工作很重要,是大事、是法宝,是任务、是保障,为维护信阳政治和睦、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持续全市经济社会好的态势、好的趋势、好的气势,全面提升魅力信阳建设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1年,全市统一战线锁定中心、服务大局,务实重干、开拓进取,各领域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一是同心同行服务魅力信阳建设成效显著。“同心”思想基础更加巩固,“同心”建言献策不断推进,“同心”建设魅力信阳成果丰硕。二是统一战线十件实事硕果累累。锁定主题主线办大事,围绕构建和谐解难事,紧扣惠及民生办好事。三是其它各领域统战工作成绩突出。根亲文化绽放异彩,统一战线队伍建设切实加强,统战工作综合考评取得好成绩。

2012年是全面提升魅力信阳建设水平,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统战工作,必须在审视国际国内大局中找准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在国情、省情、市情发展中把握统战工作的任务要求。今年全市统一战线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全省统战工作会议和市四次党代会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认真践行“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坚持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同心”思想为引领,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全面提升服务科学发展和自身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努力为全面提升魅力信阳建设水平、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多作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把握合和统战工作要求,同心构建和谐信阳

一是围绕团结深化教育。继续在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中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四进四争”活动,在宗教界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中评选参政议政、服务社会优秀成果,真正使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与党委政府心贴心,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二是突出核心组织活动。要突出“与党和人民同心”这一核心,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积极投身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参与“光彩事业”、扶贫开发、捐资助学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同心同行建设魅力信阳;要继续在民主党派成员中深入开展支持新农村建设“115”竞赛活动,支持民主党派帮助所联系的乡(镇)、村加快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健全工作机制,经常开展活动;要大力开展“感恩行动”,引导统一战线各界人士通过项目带动、增加就业、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等感恩社会;要全面贯彻宗教工作政策法规,强化宗教工作部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主体地位,确保民族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三是健全机制狠抓落实。要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干部、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政府组成部门和民主党派、工商联对口联系制度;健全强化党外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考察、评价、监督、激励和选拔使用机制,重点解决政府部门,人大、政协专门委员会党外干部配备不足的问题,加大党外干部担任正职的工作力度;要加强基层民族宗教工作机构建设,解决县级民族宗教工作机构薄弱问题;要切实抓好宗教团体班子建设和骨干队伍建设,解决宗教工作部门、宗教团体办公经费困难问题。

突出经济统战工作中心,同心发展实力信阳

一是多策并举招商引资。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我省举办的第三届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第四届豫台经贸洽谈会、海外台商中原行、第四届华人华侨中原经济合作论坛和我市举办的第二十届信阳国际茶文化节等重大招商活动,依托产业集聚区、台商投资园区,积极为我市招商牵线搭桥。二是主动融入服务开放。要充分发挥优势,团结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主动融入全市开放战略中,积极筹建信阳市海外联谊会,以此为平台,促进对外开放。各级统战部门要明确在对外开放工作大局中的定位,积极主动融入对外开放,着眼大局、服务整体,形成服务开放发展的强大凝聚力。三是积极服务营造环境。要深入贯彻国务院最近确定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四项措施,联合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小微企业服务年活动,打造服务平台,优化发展环境;要发挥好工商联法律维权服务中心、台商服务中心、侨联维权服务中心的作用,协助党委政府优化发展环境;要协调有关部门举办非公有制企业、外资企业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四是引导民营企业承担责任。要搞好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工作,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主动承担责任;要开展好“信阳科学发展年度经济人物”、“信阳市第三届慈善新闻人物”等评选表彰活动;要开展系列学习培训,全面提升信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信阳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整体素质;要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企业会员创先进、个人会员争优秀,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提升文化统战工作水平,同心建设魅力信阳

一是挖掘资源。要搞好市根亲文化研究会换届,适时举办一次根亲文化研讨会;要与宣传、文化、史志、社科、文物、旅游、商贸等部门加强联系与沟通,共同研究,进一步理清信阳的姓氏之脉;对已确认源于信阳或曾经旺于信阳的姓氏,要理清这些姓氏从起源到分布各地的迁徙路线和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推出一批令人信服的研究文章或专著;推动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投资修复、建设有关根亲文化的遗址及标志性建筑,进一步筑牢分布在各地人士对祖根地的感情;继续编印《信阳根亲文化》等期刊,制作根亲文化音像制品,全方位宣传统一战线文化,促进信阳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办好节会。要努力促成《开漳圣王陈元光》剧目赴台湾演出,积极筹办“豫见历史——两岸青年中原文化研习营”在信阳的活动。要切实加强对县(区)开展统战文化研究,要借鉴“黄帝拜祖大典”的做法,把“唐人故里·闽台祖地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暨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办出特色;要把办好统战文化节会与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积极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三是加强台侨工作。要发挥根亲文化优势,推进对台经贸文化交流,做好争取台湾民心工作;要落实“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政策,吸引台商、侨商来我市投资发展,依法保护台商、侨商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加强侨联基层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与东南亚等地华人华侨的联谊交友,努力为我国和平发展营造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

探索社会统战工作路径,同心打造活力信阳

一是发挥智力资源优势,为制定和完善社会政策建言献策。要充分反映各方利益诉求,积极建言献策,使党和政府及时听到不同声音,优化决策、科学决策;要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选好课题,深入调研,并积极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要在社会管理中增强民主监督意识,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加大民主监督力度,使民主监督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二是发挥群众工作优势,在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发挥作为。要加强乡镇统战工作,进一步强化乡(镇)党委的统战职能和统战委员的职责,切实把统战工作纳入县(区)、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综合考评范围;要加强社区统战工作,对社区内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少数民族群众、宗教界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有全面了解和掌握,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要加强企业统战工作,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妥善处理国家、企业、管理者、员工之间的关系,推动企业完善员工社会保障,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要加强网络统战工作,加强网络舆情的收集报送和分析研判,重点关注涉及政党、民族、宗教、对台、侨务等内容的网络信息,全面把握统一战线成员思想动态和关注焦点,打造“网上统战之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三是发挥自我教育优势,在加强自我规范、自我管理中多作贡献。要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道德水平,加强公共责任意识;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引导他们树立参与和服务社会管理的主体意识,发挥示范作用;要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不断改善用工环境,保持员工队伍基本稳定,优化企业管理,服务社会管理。

努力办好十件实事,同心打造民生信阳

一是引导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积极投身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村企联建“三帮一”活动,全年力争新增村企结对60对以上,探索实践城乡统筹、城乡一体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全年牵线招商项目50个以上,落地资金30亿元以上。三是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帮助100家以上企业到省外、境外发展,帮助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赴国(境)外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四是积极开展“帮扶万人创业”工程,通过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力争全年帮助就业2000人以上。五是加强“四类商会”建设,完成100个以上“四类商会”建设和缔结任务。六是加强台商投资园区建设,提高园区台商入驻率,全年力争引进5家以上台资企业入驻园区,积极促成在信阳工业城产业积聚区建立河南省台商电子产业园。七是依托中国侨联“侨心工程”,充分利用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和河南省华侨爱心事业基金会两个工作平台,争取落实珍珠班、“侨心小学”项目1个至2个。八是开展“光彩事业·圆梦大学”活动,市本级筹资不低于50万元,帮助100名以上应届高中毕业生圆梦大学。九是开展“感恩·牵手”活动,希望各县(区)筹资不低于20万元,用于加强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十是围绕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民族聚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不少于200万元,用于改善少数民族群众聚居村生产生活条件,协调金融部门落实全国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优惠贷款利率政策,本年度力争流动资金贷款超过12亿元,落实财政利差补贴达到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