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时秀敏 马 童)“这些水渠,春灌就能派上用场。今年插秧,俺们再也不用愁了!”息县夏庄镇熊大寨村农民熊志休站在整修一新的硬化渠道前,高兴地告诉笔者。
熊大寨是息县夏庄镇最西南的一个行政村,7000多亩土地是全村3000多村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而2011年夏秋的旱情直接导致这个村子8个村民组的2000多亩水稻受灾。干旱不是最大的元凶,大旱之时眼睁睁地看着几公里外的水无法引到田里,才是村民们最大的苦恼。
值得庆幸的是,熊大寨的村民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苦恼了。因为从去年冬天开始,一场疏通南湾灌区农田水利“毛细血管”的战役在息县全面打响。
息县南湾灌区共有8个乡镇,灌溉面积50余万亩,是息县的水稻主产区。近年来,息县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插秧用水时间较为集中,一方面出现了上游不喝饱水、下游就用不到水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支、斗渠淤塞抬高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导致了下游和渠道末梢只能望水兴叹。作为全省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息县将利用3年的时间,投资8800多万元,在南湾灌区中下游系统地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这个工程将全面硬化通往农田的支、斗渠,有效减少传统土水渠对灌水的消耗,增大流速,并在地势较高地带更新改造电灌站。这样,灌区内的田地就上了旱涝保收的双保险。”息县水利局工程师彭卫国向笔者介绍说。
截至目前,息县夏庄镇与熊大寨村有着类似情况的陈楼、李双楼等6个行政村、83个村民组的近4万亩土地,已彻底摆脱农田水利网“毛细血管硬化”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