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9月,张祖谅由川西军区司令员调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军长,并于9月25日抵达北京,准备前往朝鲜作战。随同张祖谅抵达北京的,有两位年轻的参谋陈丹特和罗斯丁。后来,陈丹特写下了一篇回忆文章《回忆毛主席接见张祖谅军长》,详细记录了北京之行的细节。

在北京,张祖谅受命参加10月1日的国庆观礼。国庆观礼后,张祖谅即准备入朝赴任,总干部处的一位处长却通知张祖谅留下待命,说中央领导同志要接见他。

10月4日上午,张祖谅获悉,这位即将于当天上午11点接见他的中央领导,竟然是毛泽东。他“一听这个消息,喜出望外,一改平时稳重的姿态,兴奋得像个小战士,赶忙换衣服,刮胡子”。

11点到了,张祖谅带着手下的两位参谋,跟随总干部处的那位处长乘车来到了中南海。“会客厅简单朴素。放着一周旧沙发。毛主席魁梧的身材,慈祥的面孔,站在门口迎接,招呼张祖谅同志及其随行人员坐下。”

随后,毛主席询问了张祖谅的经历,并鼓励了60军。接着毛主席话题一转,望着张祖谅那颗掉了还没来得及补上的牙,幽默地说:“……你晚去几天,到协和医院把牙补上,到朝鲜后,拉开嗓门,说话声音大一些,动员部队打个翻身仗。”

见过毛主席后,张祖谅立即去协和医院补牙。回到住处,经过一番慎重的思索,他提笔写下了“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上下信赖,团结一致”十六个字。就是带着这十六字箴言,他赶赴朝鲜,创造了经典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