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明 虞 静 洪 波 德 平
编者按:神龙化雨润丰年,老区新县传捷报。2月27日,新县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至此,新县在全市率先实现“六城联创”目标,熠熠生辉的奖牌再次见证了老区人民埋头苦干、奋勇争先的精神,为魅力信阳增光添彩。即日起,本报将以《永不动摇的根基》为题,报道新县的成功经验,以资借鉴。
2012年2月27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表彰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曾获得10多项国家级殊荣的新县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至此,新县国字号奖牌再次锦上添花,绚丽光彩。
“全国双拥模范县不仅仅是一块牌子,它体现的是一种政治、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一种见证。”新县县委书记詹玉锋说。
新县是全国著名、河南唯一的将军县。这里曾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是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革命战争年代,这里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主力红军部队,培养了43位开国将领和5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当时不足10万人的新县就为革命献出了5.5万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新县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
“革命战争年代,新县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历史壮歌,奠定了老区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红色思想根基。新时期,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这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精神,将红色精神发扬光大,将理想信念夯实打牢,把新县的事情办好,才无愧于这片红色的土地,无愧于38万勤劳朴实的老区人民。”新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忠坦言。
历史成就了新县,新县承载了历史。新的时期,新县将双拥工作作为提升执政能力、凝聚共同思想的得力举措,谱写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精彩乐章。在开展双拥工作中,该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做到“三个纳入”: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紧密结合;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双拥工作新问题。建立完善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三家”挂帅,党、政、军、民“四方”配合,县、乡、村、组多级联动交相辉映的双拥创建工作机制,形成军民共建、合理互动、共谋发展融为一体的双拥创建特色。
该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直2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县双拥办公室,落实了人员编制和公务用车,配齐办公设备,并将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从县到乡镇、村(居)基层单位,统一调整充实双拥工作机构,在全县形成了“上下一条线、纵横连成片、各级有人抓、事事有人干”的双拥工作网络,为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国双拥模范县是老区新县荣获的十几块国字号奖牌中含金量最高的一块,这不仅意味着老区新县在全市率先完成‘六城联创’的目标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双拥创建,让‘双拥共建、永铸丰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一振兴民族、强盛国防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思想根基牢牢驻扎在老区人民心中。”新县民政局党总支书记、局长于卫新感慨地说。
红色是主色,是本色,红色永不褪色。秉承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新县的双拥创建工作生动见证着红色根基永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