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璐

从小区出来,远远看见停了一辆车正在上人,当时还要过一个马路,然后再走150米左右才能到。

于是我想,肯定赶不上这班车了,与其气喘吁吁地跑到,还不如慢悠悠地走到,反正结果都是一样,要等下一班车。当我过了路口,离公交车还有50米的距离时,车仍停在那里,我很意外它居然停了那么久,然后就想到,现在距离这么近,如果我快跑两步,很有可能赶上这班车。于是我加快了步伐,但几乎就在同时,我看到了那辆车也启动起来,我重新停下了步伐,安下心来等下一班车了。这时,我忍不住要去质疑开始的想法:假如一开始我就快步跑过来,我很有可能赶上这班车。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事先给出了一个悲观的预期,然后在行动上便表现出了消极的一面,当我们发现事情并不像预期的那么悲观,我们还有希望时,常常就在我们改变想法的同时,我们就发现已实实在在失去了可能的机会,重新回到了最初的预料之中了。

这就是我们错失的机会。

人生就是一个个机会组成。错失掉的一个个机会,便一步步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会抓住这些机会呢?或者说,要想抓住这些机会,都需要什么样的心态呢?在我看来,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多一点付出,别太在乎结果,努力做一些事情,总会与什么都不做有着不同的回报。

就像赶公交车,就算一开始我就觉得太远,赶不上,但如果我不去管结果,有一点点可能就去做,快跑两步,也许我就赶上了这班车;也许我仍赶不上,那我损失了什么吗?只不过多付出了一点辛苦,出一点点汗,喘上一小会,这是损失吗?

那么走掉的那班车里究竟都坐了些什么人呢?除了一直在站台等着的人,就是那些绝顶聪明和那些笨笨的人。绝顶聪明的人,他们明白这个机会与付出的道理,于是他会尽可能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而笨笨的人,就像阿甘,他估计不出赶过去要花的时间,他直线般的思维只是觉得车来了,要尽快过去。

而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是晃晃悠悠地走过去,边看着绝尘而去的车尾巴,边等着下一班车。

(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