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景

【事件回放】好好地走在路上,突然被一群人围住一顿狂殴。从2月17日深夜10点至第二天凌晨6点多,连续有4名无辜路人被殴打受伤。据受害人描述,打人者都是小青年,年龄不会超过25岁。南京玄武警方22日公布,仅用24个小时便将打人者陆续抓获。这些嫌疑人都是“90后”,年龄从16岁至18岁不等。而他们打人的理由更是令人心惊:这只不过是个“暴打路人甲”的游戏。《2月23日中新网》

【点评】正视现实与游戏,以积极的心态玩游戏,享受游戏,不要沉迷游戏,这才是游戏的享乐之道。遗憾的是,那些涉世未深的小青年,却在街头随机殴打路人,“暴打路人甲”成了“暴打路人”瘾。如若任由他们沉迷于厮杀血拼的的游戏世界,难免日渐脱离现实人生,最终走上堕落犯罪的道路。一项研究显示,具有习惯性攻击倾向的年轻人在反复受到暴力电脑游戏刺激的情况下,其攻击倾向会明显增强;另一项研究则显示,任何人哪怕只是短暂地接触暴力电脑游戏,也会在短期内出现攻击行为增强的现象。足见暴力游戏对小青年影响太大了,再不想办法治理,不知道这些孩子会被网络上的暴力游戏引向何方。

据报道说,为寻刺激街头随机殴打路人,15名嫌疑人均是“90后”,最小的仅16岁。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了去年的一桩案子,南京五名16岁少年犯案被抓捕,他们也是因为模仿暴力网游上街寻衅滋事。对于这些小青年来说,逆反心理会让他们在网络游戏的深渊中越陷越深,尤其是以暴力游戏为主的游戏市场,这种趋势是相当危险的。如果长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发泄”,不仅会形成扭曲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有可能去模仿游戏中的血腥情景,致使走上犯罪的道路。这15名年轻人在街头屡次殴打路人,留给我们的是一道沉重的思考题。

管窥现实生活,年轻人沉迷网络游戏,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家长和学校的责任缺位。再者,恢复网络游戏本来面目,倡导健康、休闲、绿色的网络游戏方式已是刻不容缓。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导致我们失去了自由,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他所担心的“娱乐至死”用在部分沉迷网络暴力游戏的年轻人身上,再恰当不过。那种将网络暴力“移植”到现实中来的扭曲之举,此时此刻,我的耳际骤然传来了鲁迅先生的真诚呐喊: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