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然
“行行出状元”这句俗语可谓老生常谈,却并未能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都在无形中推崇所谓的成功学。其实,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并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于己于人于社会都十分有意义。
“80后”美发师邓远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详见2月9日《信阳日报》民生新闻)。为了做好这份工作,他积极努力、仔细琢磨、不断学习,在自己的岗位上慢慢前进,并且享受这份职业给他带来的乐趣。邓远毅的快乐来源于在美化他人的过程中不但收获了物质生活,并且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在人们通常的思想中,所谓社会“栋梁之材”这一概念的外延被限定得十分狭窄,成功的商人、体面的官员,都是备受仰慕的身份。然而,并非拥有光鲜的职业才是成功,才能带来幸福感。职业不分贵贱,不过是社会分工不同罢了。只要一个人能找到自己的所长和所爱,然后投入其中,把它发挥到极致,达到“庖丁解牛”的自由境界,达到把“技”提升为“艺”的境界,那么,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能找到让心灵自由和快乐的所在。“苹果”教父乔布斯曾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当一个人能够完善自己,做好手中的事情,自己心中会充满自信。自信则自强,自强则发奋,发奋则善成,善成则快乐。
心无旁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在你感到自由和快乐的同时,也自然地为他人带来便利与价值。就像制作一幅广告画报,若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环节的努力欠缺百分之一,工作的效率就会降低。反过来,你做得很好,很优秀,不仅是对自己的肯定,而且也间接地帮助了他人,如此好事,何乐不为?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看似简单,如果推及社会,实则意义重大。一个部门有多位成员,若每个人都将自己的事情做好,那么这个团队的工作目标就能有效实现;一个企业由多个部门构成,若每个部门的人工作能够尽善尽美,那么整个企业将会有效运转、事半功倍;一个城市有许多单位,若每一成员单位都能尽职尽责,那么这座城市将会走向繁荣;而一个社会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协调性,若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像邓远毅喜爱并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敬业奉献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和自信一样。当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这份敬业精神和幸福感时,那么,社会自然和谐;当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时,那么,社会自然能够在大家的共同奋斗中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