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据考证,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之所以好,是因为它有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生长环境。而最有名的“信阳毛尖”则是浉河区董家河镇的车云山茶,这里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据说,唐代武则天因长期劳累,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炎。虽然寻遍民间秘方,也未能治愈。一次,她带领大臣来到信阳。听说车云山寺庙非常灵,于是就带领大臣来到车云山拜佛。寺庙里的和尚见女皇驾到,于是忙拿出最好的车云山茶侍候武则天。武则天喝后,立马感觉肠胃暖洋洋的,非常舒服。从此,她再也没有犯病。于是,她下令特赐在信阳毛尖发祥地车云山上扩建寺庙,修建千佛塔。于是,车云山千佛塔佛香千年不断。“车云深处有好茶”,也自然成了美谈。
2月27日,记者慕名来到浉河区董家河镇车云山下的万亩无性茶园。万亩无性茶园位于车云山下一条冲沟内,茶园四面环山,坐东朝西,冲沟背依尖山,面朝环湖旅游公路。按照当地老百姓的说法,此地紫气东来,乃风水宝地。记者沿一条3米宽的水泥路向北、经过黄楼村,到北边的周乡村,再绕过南面李湾村一周,只需20分钟,整个茶园尽收眼底。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万亩茶园,董家河镇党委书记范正清告诉记者,这条冲沟没有开发成万亩无性茶园之前,三个村基本上是镇上最穷的村,特别是李湾村,困难户几乎占了三分之一。如今万亩无性茶园开发后,困难户全部脱贫,而且,还有20多户办起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去年,该村产干茶就有3000多公斤。跟随记者采访的李湾村支书张新远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有一村民叫金清厚,原来的家是土坯房,由于家里穷,几乎年年在外打工。自从无性茶园开采后,他靠着无性茶园,渐渐富足起来。如今,不仅盖起了四合院经营地锅饭庄,门前挖了万方大塘养鱼搞垂钓,而且还办起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每年仅加工茶叶一项收入近20万元。在李湾村金清厚家,只见院内栽满了香樟、广玉兰、桂花等观赏植物树,门前大塘四周也栽满了垂柳和广玉兰。金清厚告诉记者,现在种植无性茶叶,要比以前好多了。没种植无性茶叶时,每亩茶叶只能收益三四千元,现在,每亩可收益七八千元。而且,现在种茶,政府不仅每年给茶农补贴,而且还经常派技术人员到茶园指导。可以说,没有党委、政府的引导,我们现在还没有致富。
据范正清告诉记者,今年,为了让茶农获得更多的效益,镇里从去年年底就着手茶园管理工作。进入今年新春,镇上除了安排春茶开采前一切准备工作外,还专门安排30多名技术人员到茶农家中,对全镇所有茶叶杀青机等机械进行全面检查调试,以确保春茶开采时万无一失。可以说,今年的春茶开采工作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