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要说这种田呀,光凭老经验真不行,得学新技术!”2月23日,笔者在商城县李集乡杨集村采访时,农民董顺发谈到农业科技,感触颇深。
年近50岁的老董是村里有名的庄稼老把式。以往,每年春夏两季,他都将化肥备得足足的,不惜血本。今年一开春,他才知道过去一直在浪费,原来这施肥也是有窍门的。
春节过后,县农业推广中心的技术员来了,说是要为田块测土配方。开始老董不以为然,又不是看病,还号脉问诊的。不过,对于新鲜事,他也不全都排斥。在技术员的建议下,他就拿了两块地的土进行对比。一块按他的老方法做,一块进行配方施肥。几天过后,结果就出来了,配方施肥的地块庄稼长势明显要好得多。
老董真的服了。老董说:“其实,我去年就尝到了技术的甜头。”他介绍,去年7月份,他的水稻出现稻曲病,农技人员看了以后说至少要打三遍药,一遍也不能少。老董认真地打了三遍。水稻的稻曲病治好了,获得了好收成。而村里老李家少打了一遍药,一亩至少减产100斤以上。老董算了一下,若是没有按农技人员的要求去做,自己的损失可就大了。
“这专家说的话就是值钱,一句值万金!”老董笑呵呵地总结。问到今年咋插秧?老董爽快地回答:“当然是机械化了,省时省力还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