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 光

“谢谢叔叔们,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的!”日前,浉河区浉河港镇白马山村小学的学生们列队欢送两名前来送爱心的供电叔叔。这两位叔叔就是信阳供电公司变电检修部保护二班的班长张磊和黄海。这已不是他们第一次资助贫困学生了。

黄海是个乐善好施的人,经常力所能及地资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但也总感觉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2010年,他同三位供电系统的好朋友商量,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自掏腰包,做点有意义的事,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资助活动。当年,他们就联系上了信阳市南湾特殊儿童学校,赶在冬季来临前捐了3车200条新棉被。今年2月份,黄海又策划着新一年的捐助活动。他从媒体朋友那儿得知白马山小学条件非常艰苦,决定去看一看。

这是一所位于浉河区浉河港镇大山深处的学校。由于山区交通不便,村民一般都是分散居住,方圆几十里只有这一所小学。全校只有6名小学生,一位教师。由于条件恶劣,没有教师愿意到此教学,教师彭祖鸿已在这里任教20年,所有课程都由他一人教。6名学生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4岁。学生毛妮因为先天的缺陷12岁才被家人送到这所学校。再看一下学生用具,黄海感到十分寒心,几张课桌应该用了二十多年了,到处是窟窿,学生很难顺顺利利地写上一个字。

看到这种景象,黄海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同另外3名同事商量,准备捐助课桌,并去家具店订购6张课桌和一套书柜,可以满足12名学生上课所需。随后,他同张磊利用一次班会的时机,倡议班内的同事购买了100余本小学生读物。

当日,他同张磊一起将这些爱心物资送往学校。因为下雨,原本就比较崎岖的山路更是难行。在离学校还有近1000米时,拉运课桌的车辆再也无法前行。他俩不得不手抱肩扛,踏着泥泞将物资搬运到山顶的学校。

看着崭新的课桌和丰富的书籍,从来没有用过这些东西的孩子摸了又摸,爱不释手。他们没有立即把书本放到课桌里,而是小心翼翼地把书本码放在桌子上。“这些是孩子们做梦都想要的呀!”彭老师握着他俩的手感激地说。

看着师生们的兴奋劲,黄海越发感觉自己行动的意义。他决定发动更多的人参加助学活动,让更多的孩子能有一张平整的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