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标题:“贤山告急!!!”并非危言耸听。三幅图片为证:贤山被糟践,实是令人触目惊心;四个词语:“乱搭、乱建、乱毁、乱占”,更增几分痛惜;而一句“上苍恩赐”,则令人思绪纷纷——看了文火关于贤山肆意被毁的图文报道(详见2月21日《信阳日报》五版),几多感慨,难以言表,但脑海里立即就蹦出“前人‘贤话’今安在?今人如何待后来”的语句来。

信阳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贤山自汉代周磐隐居于此而得名,故又名贤隐山;而自张钺《贤岭松风》一诗问世:“松密烟速望,风翻翠欲流……疑是蓬莱境,申南作胜游”,贤山美景便扬名于世;后有清嘉庆南汝光道道尹张灼游贤山亲题“贤岭松风”刻石立碑于贤山东岭下入山处,便成就了信阳“古八景”之一。历经数代信阳人的苦心经营,贤山有了松林郁郁,虬曲万状;还有贤隐寺、贤隐洞、鹿涧、碧乳泉、仙人床、丈人石等名胜古迹,留下了后人津津乐道、引以为豪的无数“贤话”;再有今天的南湾湖滋润其间,90%以上的森林覆盖其上;更有“新八景”之一的聚贤祠为贤山平添几分人文气息……如此人间美景,恰逢和谐盛世,本应悉心呵护,岂容胡乱作践?

信阳又是一个生态旅游城市。生态立市,文化兴市,旅游富市,这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主张,并在一步一个脚印地付诸实施,而且日见显著成效。信阳的市民生活其中,享受着这种变化带来的快乐,而外界人士在欣赏信阳的绿色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同时,并把他们的感受和称赞传播到大江南北。如此看来,我们应当不负上苍的恩赐、前人的庇荫和后人的期望,倍加珍惜我们的家园,并且要前赴后继地用心经营,为之增光添彩。然而,却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辜负了自然的眷顾,背弃了祖宗的意愿,践踏了今人的劳动,毁坏秀美山林,糟践公共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玷污历史文明……这不仅是一个社会公德问题,更是对社会文明的侵害和对有关法律法规的藐视。倘若任其发展,信阳的生态环境还有什么“脸面”可言?

辛辛苦苦十余年才换来的魅力信阳、宜居申城,不能如此败坏在这些自私自利的人手中。趁着前人的“贤话”尚且安好,“新八景”还在对着游人微笑,我们不能再视而不见、袖手旁观了。因为,信阳的美景,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而是全市800万人民的;保护信阳的美景,不只是属于政府部门的责任,而是每一个信阳人的使命。否则,我们有何颜面去见前人?又有何颜面面对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