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侯大伟
当一幢幢保障房拔地而起,图纸上的设计变为入住的期待,越来越多的百姓憧憬着保障房建设带来的实惠。随着新建保障房陆续竣工,如何公平分配,让保障房惠及目标人群,牵动着社会公众的关注,更决定着这项投资巨大的民生工程能否真正赢得民心。
民心所系、政策所指,均在“公平”二字。正如中央领导近日强调,确保公平分配是关系保障性安居工程成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对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也是重要考验。只有做到公平分配,使该保障的群众真正受益,防止不符合条件者侵占保障房资源,才能实现政府投入大量财力人力保障基本住房需求的政策初衷。
愿望值得期待,漏洞必须警醒。开着豪车入住、出租转售、久空闲置、变相福利分房……发生在一些保障房小区的不正常现象警示我们,光有公平的良好愿望,不足以防范少数人挖空心思钻空子。实现公平,需要把公平的原则细化落实到保障房分配的全过程,用完善的制度设计、严格的资格审查、公开透明的操作流程和全面接受群众监督,架起一条让那些想动歪脑筋的人不敢碰也不能碰的“高压线”。
“高压线”起作用,首要一条是“电压”够高。正因为一些地方对骗取保障房的违规者处罚力度不够,导致违规成本过低,不仅起不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反而助长后继者胆大妄为。当务之急,是按照中央要求进一步提高违规成本,严厉问责,严格处罚,同时加快推进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让胆敢违规者付出应有的沉重代价,使“高压线”的警示作用足够醒目。
“高压线”起作用,还需降低高度,贴近实际。“高压线”如果悬在半空,留下很大“安全空间”,往往就会沦为摆设。由于城市人口大量流动和人户分离严重,保障房资格审查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和难题。如何全面了解申请人的收入水平、家庭状况,如何有效甄别相关证明文件的信息是否准确,如何及时获悉入住者经济条件的变化等等,都需要加强和创新信息采集的手段、方式、渠道,形成多部门、跨行业的多方联动、信息共享,不仅为保障房公平分配,也为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提供有力的基础信息支持。
让“高压线”保障“生命线”,依靠的是执行力,树立的则是公信力。要公开透明,从制度上确保保障房分配和管理接受群众与舆论的监督。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监督,必将为职能部门改进工作、促进保障房公平分配提供有力推动,实现民生工程与民意诉求的良性互动。(新华社成都2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