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9日晚,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顾问罗豪才(前排右三),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陈云林(前排左四)等领导观看演出后走上舞台与我市演员合影留念。本报记者 黄 铎 摄 |
本报讯(记者 黄 铎)2月9日晚,由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省政协主办,省文化厅和信阳市委、市政府协办的大型新编历史剧《开漳圣王陈元光》在郑州精彩上演。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顾问罗豪才,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会长陈云林,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崇汇,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炳才,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马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庆柱,省政协主席叶冬松,省政协原主席王全书,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副省长王铁、张广智,省政协副主席邓永俭、梁静和省政协原副主席陈义初,及我市领导郭瑞民、乔新江、王道云、张春香、方波、张继敬、朱继先、李正军等观看了演出。
据悉,《开漳圣王陈元光》这一历史剧目的创作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历史的弘扬,更是根亲文化的传承。为贯彻落实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现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有力提升全省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特别是为了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卢展工关于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要做好传承和创新两篇大文章的要求,我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和文化艺术精品工程,倾力编排了大型历史剧《开漳圣王陈元光》。该剧已获得2011年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奖等多个奖项,并被定为全省重点打造的精品剧目和对台文化交流重点项目。该剧题材以唐初历史名人、开漳圣王陈元光为原型,围绕其带领族人平乱除寇,扎根闽南的珍贵史实,由国家一级编剧孔繁燕、一级导演黄天博、一级作曲耿玉卿三位专家联袂创作,并由信阳市豫剧团精心编排完成。该剧在编排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根亲文化”的脉络,(下转A2版)
大型新编历史剧《开漳圣王陈元光》在郑精彩上演
(上接A1版)坚持创作要为两岸文化交流服务、为豫台两地合作发展服务的思想,热情讴歌陈元光父子带领87姓信阳固始乡亲开漳建制的丰功伟绩,集中表现中原与闽地自古血脉相连、同根共祖的鲜明主题,有力地助推了中原(信阳固始)根亲文化、河洛文化的研究发展,受到海峡两岸人士的广泛关注。
该剧在演出中充分展示了唐代高宗时期,闵粤交界之处发生“寇乱”,民不聊生,高宗李治钦点河南固始人归德将军陈政率领府兵入闽平乱。时年十三岁的陈元光随父深入闽南。八年后,陈政病故,陈元光继任父职,担起了平息寇乱、开发闽南的重任。他心怀仁德,一方面兴农桑、办书院,向闽南群众传播先进的中原文明;一方面威惠并施,不顾个人安危亲访山寨,劝说寨主们放下刀枪,弃恶从善,为了闽南的长治久安,他又上表朝廷,建议在泉州与潮州之间设立漳州。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委托他为首任漳州刺史。陈元光五十五岁时,在与粤东流寇交战中不幸殉难。由于他在闽南辛勤耕耘四十二年,终于使闽南得到开发,成为鱼米之乡。北宋时,他被宋高祖追封为“开漳圣王”。今为闽南、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华人华侨铭记,庙祠林立,岁岁奉祀。
演出中,戏剧独特的舞美设计,“闽豫”结合的豫剧唱腔,或雄浑粗犷,或婉约动人。戏剧深刻感人的主题立意,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中原与闽地同源同祖的亲情,技艺精湛、韵味悠长,博得满堂彩。演员倾情表演,观众陶醉其中,场内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真挚的掌声。演出深刻表达了陈元光为国为民的壮志豪情,配上铿锵有力的音乐、振奋人心的唱词,把整场演出推向了高潮。
演出结束后,罗豪才等走上舞台与演职人员一一握手,祝贺演出成功。罗豪才说,今天的演出非常精彩,很有深度,我向大家表示祝贺。陈云林在讲话中说,非常高兴看到你们精彩的演出,两岸同胞的感情需要像《开漳圣王陈元光》这种艺术精品来传递,希望《开漳圣王陈元光》这部戏经过不断的充实和提高以后作为更好的精品到台湾和广大的台湾同胞见面,更好地发挥河南这样一个难得的资源,把我们中华文化,把我们两岸同胞民族的认同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位姓王的观众说,看了《开漳圣王陈元光》这部戏,使我们享受了一台丰富的文化大餐,感觉这部戏的舞台、灯光、唱腔都很新颖,让我们耳目一新,没想到信阳豫剧团还能奉献这么好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