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1年12月6日,北京市累计192人因醉驾在市第三看守所分所服刑。市第三看守所分所对醉驾获罪者测试后发现,他们中至少占两成以上是酒精成瘾者,“酒精依赖下的行为失控是他们违法的根本原因”。
一名醉驾服刑人员的一天
2011年12月9日早上5点多,洪少凯被噩梦惊醒了。梦里,他眼睁睁地看着车失控翻进了路边沟,“完了!”他喊着,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睁开眼睛,他看着眼前这个30平方米的房间,5个上下铺的床,中间有一个大书桌,很整洁。一个多月过去了,但翻车的噩梦一直纠缠他。
2011年8月24日晚上9点多,在与合作伙伴喝下一斤多白酒后,洪少凯觉得下着雨路上肯定没有警察查,而且离家只有7公里,便冒险开车回家。不想他撞上一辆广本车后,在逃逸时车子失控翻进沟里。酒精检测显示,他体内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高达201毫克,是醉驾标准80毫克的2倍多。10月19日,洪少凯被送入市第三看守所分所服刑。
早上6点起床后,洗漱、整理内务、出早操。7点15分是每天的早餐时间,洪少凯就着一碟咸菜,喝了一碗玉米粥,吃了两个馒头和一个鸡蛋。
上午8点,开始教育矫治课程。
11点,距离午饭还有半小时,他回到宿舍,捧起一本建筑类书看了起来。在市第三看守所分所看书不许躺在床上看,每天允许躺下的时间是固定的。
11点30分,服刑人员开始午餐。当天的菜是肉末炒雪里蕻,洪少凯盛了碗米饭和汤,默默吃完。饭后回到宿舍,各自打扫卫生区及个人卫生。12点开始午休。
下午1点45分,洪少凯开始上创业教育课。
认知教育、行为改变和心理修复是对服刑人员开设的三个矫治层面的课程,创业教育课、酒驾危害专题课属于认知教育课程;队列训练、习艺性劳动等属于行为改变课程;团体心理咨询、“一对一”心理咨询以及戒酒互助会等属于心理修复课程。市第三看守所分所教育科科长韩江兰告诉记者,这也是和其他犯罪人员相比,对醉驾服刑人员管理上最大的不同之处。
为亲人排“遇难”顺序
9日早上8点刚过,洪少凯接受了民警刘金明的“一对一”心理咨询。
布置温馨的心理室内,洪少凯和刘金明相对而坐。在《水晶琴》轻快的音乐声中,刘金明让洪少凯闭上眼睛,想象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带着最爱的4个家人开车出游。“把这4位家人的名字写下来”,洪少凯写好后,刘金明让他闭上眼睛继续想象,“游玩非常尽兴,晚餐你喝了不少酒,但还是不顾家人劝说开车上路,走到一个路口,发生了惨烈的车祸”。此时,本来轻快的音乐瞬间转变成了凄惨的撞车和惨叫声。“事故发生后,你发现除了你自己受轻伤,其余人都受了重伤,你此时又发现车着火了,火越来越大。”、“你只来得及救出3个人,必须放弃一人,把他的名字你从名单上划掉。”洪少凯皱着眉想了想,做出第一次选择——放弃了妻子,此后逐一放弃了父亲、孩子,最后他的纸片上留下了一个人——他的母亲。
“我谁都不愿意放弃,不想这样抉择,可是迫不得已”,此时洪少凯脸色沉重,眼眶发红。“这个测试让你懂得珍惜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同时让你知道喝酒开车的可怕。”刘金明对洪少凯说。
(摘自《京华时报》 钱卫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