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浉河区浉河港镇黄庙村的一座山坡上,寒风逼人,但村民熊全钢仍领着20多位村民,甩开膀子穿着单衣在平整土地。见记者来,熊全钢急忙停下手中的活儿。他告诉记者,自2009年开始流转1000多亩荒山种植茶树和经济林后,他的茶树今年不仅有了经济收入,而且种植的茶树和经济林还能得到国家补贴。荒山一亩补贴180元,山地及其他滩涂地一亩补贴200元。去年,他得到的仅植树造林国家补贴就有20多万元。他指着对面已经种植三年的茶树及已经成林的植物园说:“有党的好政策,我要在5年内把近3000亩荒山变成森林!”

去冬以来,浉河区把植树造林和整地工作放在首位,2011年12月初就把2012年的植树造林任务分解到各个乡镇、办事处和单位。为确保任务落实到位,该区还专门成立6个督查组,对各乡、镇、办事处的林业生态建设开展情况实行三天一督查、一周一通报,并把督查结果上报区主要领导和区林业主管部门。该区林业局局长严加强告诉记者,今年,全区植树造林规模为4.7448万亩,其中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2.65万亩、廊道网络绿化工程0.2万亩、林业产业工程1.8948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任务为1.5万亩,其中中幼林抚育1.0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0.5万亩。截至2月6日,全区已经完成整地3.95万亩,造林2.39万亩,森林抚育及改造1.45万亩,基本上实现了时间过半、目标任务过半的要求。他还告诉记者,熊全钢自开始流转山地植树造林至今,已经种植茶树30000余棵,香樟树、紫薇、广玉兰等观赏树木10000多棵,造林近30000亩。去年,仅他的茶叶收入就有10万元。

在谭家河乡土门村齐氏茶叶公司茶叶种植基地,只见山坡上两台挖掘机正在平整土地,60多名茶农在紧张地挖穴、平整坡地、种植茶苗。公司总经理齐千盛告诉记者,去年,他流转了1300亩山地种植茶树。今年,准备再流转1000亩山地,不仅要种植茶树,而且还准备专门种植200亩观赏树木和花卉。记者在茶园看到,去年种植的茶苗,如今已经长成茶树,并且已经含苞欲放。

当记者问及农民为何有这么高的积极性时,严加强告诉记者,关键得益于投入。该区采取“公司+农户+基地”、企业自主造林、造林大户承包造林、联户造林等多种造林形式,大规模地开展了林业生态建设。同时还实行树随地走、树随人走、谁栽谁有的政策,支持和鼓励大户承包造林。今年信阳五云茶叶集团计划自筹资金在董家河镇三角山、黄龙寺村种植1万亩油茶,目前整地工作已全部完成,预计3月底前完成全部造林任务。去年,区财政拿出植树造林补贴资金700万元,而且还拿出近百万元,对完成好的乡镇主要领导进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