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霆

寒假中,我的生活很简单,除了走亲访友,便是读书。读的几本书中触动我的灵魂的是《名人传》,尤其是其中的第一部《贝多芬传》。

我虽然没有学过音乐,对交响乐、钢琴曲什么的更是一窍不通。但是,对贝多芬这个名字我却是一点也不陌生,这个名字恐怕全世界读过书的人都不会陌生,虽然真正了解他的人可能并不是很多。《贝多芬传》并不长,连同注释在内只不过薄薄的40页,总共不过2万余字。可是,我却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最受震撼的并不是因为贝多芬耳聋之后又创作出了一些伟大的作品(当然,这也是足以令人震撼的。正如傅雷所说:“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的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而是因为在贝多芬的身上还有一种更自由的、独立的、伟大的灵魂给我以更强烈地震撼。

在世俗的人们纷纷向权贵低头的时候,贝多芬却始终高昂起他那不屈的头颅。在写给贝蒂娜的书信中,贝多芬曾经详细地述说了他与歌德一起遇到皇室人员时的情况:“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往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招呼。”在皇族权贵面前,贝多芬始终保持着一个自由人的独立人格和尊严。

同样是在这一封信中,贝多芬高傲地说:“君王与公卿尽可造成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能造成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他与李希诺斯夫基亲王反目,临走时留下的条子中写道:“亲王,您之为您,是靠了偶然的出身;我之为我,是靠了我自己。亲王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至于贝多芬,却只有一个。”这一番话,是自信的,也是高傲的。在那些被世俗社会所玷污了的卑微者那里,更会看做是狂妄的。但是,正是这些振聋发聩的声音,成了一面灵魂的镜子,它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灵魂是自由独立的,还是卑微庸俗的。

罗曼·罗兰说贝多芬的性格是“过于自由和过于暴烈的”。实际上,贝多芬是很重视道德修养的。当他热恋的女友朱丽埃塔·圭恰迪妮嫁给他人并请求贝多芬帮助她的丈夫的时候,贝多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日后,在与好友申德勒会面时他在谈话手册上写道:“他是我的敌人,所以我更要尽力帮助他。”他在留给弟弟卡尔和约翰的遗书中写道:“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他的好友申德勒曾经这样评价贝多芬:“他一生保着童贞,从未有何缺德需要忏悔。”

对皇族的极端蔑视和对伤害过自己的普通人的超乎常人想象的爱,这是何等矛盾,这简直是令世俗之人所不能理解的两个极端。可这一切,都在贝多芬的身上得到了统一。掩卷深思,作为生活在现实中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要想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那么就必须远离庸俗,就应该认真地读一读贝多芬。因为,贝多芬会教给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和大写的人!

(据《东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