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马智勇 马成祥)去年以来,浉河区紧紧围绕试验区建设“六个放大提升”的工作要求,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闯路子、解难题、强组织、促和谐注入持久动力,收到了较好成效。
创新组织建设,激发试验区建设活力。按照把农村党支部建在协会、合作社、龙头企业、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上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党支部+双强村干部+合作社(协会)+远程教育+特色农业人才示范基地”的“五位一体”农村党建新模式,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党支部真正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的核心力量。目前,全区已建立“五位一体”党建示范点30多个,培养“双强”村党组织书记140多名,“双强”村干部近500名,“双强”党员1600多名。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多家,初步建成高效农村示范园区100多个,85%的行政村实现了一村一业。
创新工作思路,增强试验区建设动力。为了让创先争优活动更好地服务农村试验区建设,该区一是扎实开展好“第一书记”工作。30名第一书记扎根基层,积极作为,共筹集资金300余万元,为群众办实事210余件,有力地推动了“双薄弱村”的发展。二是扎实开展下基层活动。200名机关党员和党员干部深入到联建村、帮扶村、结对家庭,理思路,谋发展;献爱心、送温暖,社会反响强烈。三是选树先进典型。大力表彰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先后表彰试验区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300多个,集中宣传报道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创新活动载体,凝聚试验区建设合力。该区大力推进“抓公开承诺深化、抓三级联创深化、抓典型弘扬深化、抓党建共创深化”和“创先争优与日常工作、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城乡党组织互联共建”五项内容相结合的“四抓五结合”工作法,有效发挥了凝心聚力作用。一是思想境界得以升华。全区2800多名党团员志愿者服务队根据自身专业和特长,积极开展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便民服务,为试验区建设献计出力。二是庄严承诺得以践行。全区2万多名党员干部承诺“为民服务”事项2.2万项,践诺事项2.1万项,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三是资源优势得以展示。城乡党组织结成互联共建对子316个,共争共创。培训农村党员群众1.2万人次,办好事实事479件,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4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