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郑先明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改造提升信阳等地区性交通枢纽,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形成与中心城市联动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战略定位,为我市交通运输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般而言,交通枢纽是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的交叉与衔接之处,共同办理客货的中转、发送、到达所需的多种运输设施的综合体。交通枢纽建设受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运输技术进步、经济联系的方向与规模、交通网的原有基础与发展条件和枢纽所在地的发展条件等因素制约。从我市的地理位置、发展现状等条件看,已具备建立地区性交通枢纽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条件。

首先,从我市所处地理位置看。我市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于中原城市群,武汉经济圈,皖江城市经济带结合部,占据鄂豫皖三省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中心之利,是连接我国东西部最便捷的通道之一。在中原经济区区域规划的主体区(含18个省辖市)中处于最南部,是全省18个地市中除郑州之外的第二个陇海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交汇的城市,在承接东西部产业转移中处于前沿位置。可以说,交通区位优势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第一位优势。

其次,从我市综合运输体系看。在运输方式上,除管道运输外,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上运输和航空运输在我市均占有一定比重。“一纵两横”的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国道网在全省18个地市中,除郑州外只有我市具备。尤为重要的是我市位于淮河主航道处,淮河流经我市363.5公里,发展低成本运输和绿色低碳交通优势得天独厚。

再次,从我市交通发展现状看。经过多年发展,我市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迅速扩大,网络布局日趋完善,运输能力和运输效能不断提高,综合交通得到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4万公里,位居全省第二;京广、京九铁路和宁西铁路在我市交汇,是全国除省会以外三条以上铁路干线交汇的12个省辖市之一;境内拥有淮河高等级内河航道78公里,信阳市是全国179个、河南省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

建立地区性交通枢纽不仅是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求,也是信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进一步彰显优势、明晰定位的需求,更是交通自身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建立地区性交通枢纽既要有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对公路、铁路、航空、航道等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形成水路、陆路、航空融会贯通的立体交通网络;又要对交通资源进行整体规划,使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紧密、配合流畅,实现交通运输效率的最大化,最大可能地满足所有交通运输需求。深入分析我市交通运输体系现状,目前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综合运输体系尚不健全。我市当前运输方式主要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作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要构成,航空和水路运输还处于起步阶段,且公路与铁路、航空、水路枢纽的连接度和利用率都很低,交通区位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是交通基础设施仍需完善。目前我市高速公路网对外与安徽、湖北还未实现多区域、多方向衔接;对内还不能完全辐射到核心景区。干线公路国道网还没有覆盖到淮滨、商城两个县;农村公路存在技术等级较低、断头路等现象;码头场站设施缺少规模化公路货运站和大型内河港口,不能满足我市珍珠岩和粮油等大宗散装物资的外运。同时,目前我市客运日均发班7000个,日均旅客发送量18万人次,而我市仅有一个一级客运站,不能完全满足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三是资源整合优化还需提高。目前我市运输市场存在“小而散”的弊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配合不畅;客货运输整体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发展;在物流港、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物流人才培训方面相对薄弱,现代物流业发展亟待推进。在交通运输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缺少高水平的运输信息网络平台,信息的传递、共享不顺畅;与外部信息平台的衔接不够,利用率不高,尚未形成与周边地区和城市的信息共享机制。

基于上述分析,我市建立地区性交通枢纽总体目标为:科学调整交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推进基础设施总量规模增长,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结构布局;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形成“宜路则路、宜铁则铁、宜空则空、宜水则水”的局面,有效降低综合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具体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调规划,明确交通发展目标。在建立地区性交通枢纽框架下,做好构建信阳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突出前瞻性和指导性,明确发展目标和阶段性实施计划,稳步推进。在规划上一要与《指导意见》要求相协调;二要与“十二五”规划相一致;三要与省、市党代会精神相吻合;四要与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五要与交通运输发展能力相匹配;六要与铁路、民航等规划相衔接,将路网、客货运枢纽、整体资源的优化、信息网络的建设等作为规划重点。

第二、抓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势互补、衔接顺畅,努力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一是加快高速公路内联外通网络建设,提升高速公路的支撑功能。全面完成淮息淮固高速公路工程,实现我市县县通高速目标。适时开工建设京港澳高速驻信段改扩建工程和鸡公山快速通道工程,服务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及早启动淮滨至息县高速公路省界至淮滨段高速公路,打通淮滨通往安徽阜阳的快速通道。积极谋划阜阳到信阳(息县杨店至明港至邢集)高速公路、信阳西环绕城高速公路,构建我市西部快捷高效的快速通道;积极推进湖北黄冈至商城至固始高速公路,打通我市南接湖北的省际通道,为商城发展旅游产业提供支撑。二是大力实施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提升干线公路的通畅功能。实施境内国道106线、107线、312线二级升一级工程,部分省道升国道工程以及部分县道升省道工程,确保全市国省干线公路布局和等级结构更加合理,成为连接辖区内外的快速通道,服务于我市淮河滩移民、出山店水库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的通达功能。以实现“县县畅、乡乡联、农村骨干路网等级化”为目标,提高道路等级,增强联通功能,基本实现县与县之间达到二级以上公路连接,乡与乡之间互联互通,达到三级以上公路连接。优先考虑包括出山店水库移民安置点、“华英农业”富民工程、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示范村等区域的农村公路项目。四是加快推进运输场站建设,提升运输枢纽的服务功能。依托石武高铁客运站,建好南北交通公园;规划好两个一级客运站和一个物流园区建设。五是加快内河航运工程建设,提升水路的运输功能。建设完成淮河淮滨至三河尖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申报淮滨至息县段航运工程建设,加大对具有开发价值的支流航道的建设,将潢河潢川县城至入淮口、史灌河固始县城至入淮口、洪河麻里店至洪河口等纳入信阳水路交通建设规划,形成以淮河干流航道为主,支流航道为辅,通江达海、覆盖城乡的水运网络。六是加快明港机场建设。形成公、铁、航空、水路一体化,实现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的目标。

第三、重服务,优化交通运输网络。一是深入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整合优化道路客运市场,促进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二是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业。依托产业集聚区,分层次、有重点的发展物流中心,为物畅其流提供平台。三是积极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城乡物流业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加强物流信息的外部沟通,建立与外部信息沟通的良性机制,推动与周边城市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扶持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成长,提高物流信息服务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