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张 超

近年来,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摘农家果、干农家活”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在全国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在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2011年,借着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东风,我市将“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列入2011年度政府“双十”工程,力争把乡村旅游打造为带动老区农民增收,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回眸2011年,乡村旅游星级评定全面铺开。2011年,市旅游主管部门结合“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实施方案,先后在新县、商城县召开全市农家宾馆授牌现场会,将卧佛山庄、老庙陶然居、灌河源等农家宾馆授予三星级农家宾馆。以“百里茶廊”、“豫风楚韵”、“香水人家”为代表的农家乐和肖家河小吃一条街成为首批挂牌的星级农家乐,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追捧,推动乡村旅游规范发展。

——回眸2011年,携手合作格局形成。2011年,旅游、农业、扶贫、住建等部门密切合作,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融合的工作格局,携手开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点)和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创建活动。新县、华阳湖景区作为第一批全国农业休闲示范县(点)向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推荐。光山县砖桥镇喜获省级特色旅游景观名镇,为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再度增添了金子招牌。

——回眸2011年,富民惠民效应明显。近年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取得了积极效果。2011年全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85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15.8%,带动就业人数32万余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极大地促进了信阳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有了很大提高。富民增收效果明显,农民的素质也得到提高,村容更整洁,乡风更文明。

——回眸2011年,局市合作深入推进。2011年12月7日,省旅游局局长范修芳与市长郭瑞民共同签署了《建立局市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省旅游局将从编制规划、打造中国国际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对信阳市予以重点倾斜和优先扶持。同时,信阳市政府也将从安排专项资金发展旅游、编制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推进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精品景区建设、开展品牌营销、红色旅游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八个方面做强做大旅游业。

发展中,我市积极转变观念,把“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放在突出位置上来抓,作为各项工作的重头,优先考虑、优先发展,全力支持。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