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 声
我总以为一座城市有如人,也是有性格的。或刚强,或懦弱,或温和,或粗暴……
辛卯年深秋,我和一群省内杂文家来到大别山腹地的新县开会。傍晚我在穿城而过的小潢河岸边信步,就想,新县的性格是什么呢?
河对岸,英雄山下是气势恢弘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那里锈迹斑斑的大刀长矛仿佛再现了当年国共两党的生死较量。历史风云激荡之后抖落了两个让人难忘的数字:一个是革命战争年代这个不满10万人口的小县,竟有5.5万人为革命而牺牲;另一个是这个偏僻贫困的小县竟然走出了43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前者让我震惊:新县人竟如此刚强不屈,前仆后继;后者还是让我震惊:新县人竟如此英勇善战,百炼成钢。
43位共和国将军中最广为人知的恐怕就是三星上将许世友了。提起许世友,我倒是想起一件往事。1985年8月信阳日报社意外地收到了许世友寄来的一首诗,诗的全文如下:
百万子弟唱大风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
八旬回眸忆平生,鼙鼓旌旗铺征程。
太行立马啸长夜,五台金鸡报晓鸣。
冀南烽火壮士梦,胶东青纱父老情。
决策千里谁称雄?三军主帅毛泽东。
四十春秋数捷报,百万子弟唱大风。
伏枥老骥戎心在,匣中宝剑紫气凝。
导师遗训岂敢忘,帝国主义是战争。
握手一笑泯恩仇,温故永志前车铭。
当时我是《信阳日报》一版责任编辑,在许世友诗作下面加了一行小注:“适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许世友给本报惠寄此诗,现谨刊登如上。”然后于8月14日在《信阳日报》一版右上角刊发。
这首诗让我对许世友刮目相看,没想到一位80岁的武将竟能写出这样气势磅礴的好诗。这首诗发表后在报社一时传为美谈。
然而让人更想不到的是,两个多月后,将星陨落,许世友竟溘然逝世。
将军的墓地就在他的家乡田铺乡许家洼村的山坡上。如今这里已成了红色旅游景区,除了将军墓,还有许世友故居、许世友事迹陈列室,以及许世友父母的合葬墓。
秋阳影里,鞭炮声中,我和同仁们在将军墓前洒酒凭吊。墓碑上“许世友同志之墓”七个大字熠熠生辉。墓后山坡上是一片松林,风吹过,飒飒作响,仿佛在诉说将军的传奇故事……
1956年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主席带头在倡议书上签字死后火葬,随后在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央委员都一一签字。而惟独许世友径直走到毛主席身边说:“主席,我生在大别山,长在大别山,死后也要葬在大别山。我生为国家尽忠,死要为父母尽孝。我不想在倡议书上签字。”
如此“反潮流”,许世友的胆子可真大。
许世友胆子大是早就出了名的。他在近60年的戎马生涯中,竟然11次参加过敢死队,而且每次都是当队长冲在最前面。最后一次他当敢死队队长时,已身居师长要职。
许世友性情率直,敢爱敢恨,敢说敢骂。1975年“四人帮”借批林批孔妄图批周公,很多人敢怒不敢言。许世友有一次却当着广州军区新华社分社社长的面,指名道姓地大骂:“张春桥是狗头军师,姚文元是托派的儿子,江青是个臭婊子。要不是看在毛主席的面子上,老子早就毙了她!”
如此快人快语,如此口无遮拦,恐怕非许世友莫为。
一座城市出了这样一位传奇将军,让人好羡慕、好嫉妒。
今天的新县更让人羡慕。当年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去,留下了不老的青山、长流的绿水。这里的山多,都很俊气。走在街道上,不经意间,一抬头就看见楼丛中一座山峰拔地而起,林木葱茏,郁郁青青,惹得你跃跃欲上。
这里的水也很秀气,碧绿透亮,汩汩而流。河岸边绿草茵茵,杨柳依依,仿佛招人驻足。“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我想起了诗人贺敬之的这句诗,这是写给桂林的,用于新县也很贴切。
新县无疑是美的。新县县委宣传部部长余金霞向大家介绍说,新县的森林覆盖率达7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0多个百分点,而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在14000个单位以上,堪称“天然氧吧”。
她说这话时如数家珍,一脸的笑意和自豪。她长得俏丽,气色也好,很多人戏称她“美女部长”。我想,她的美恐怕与新县的钟灵毓秀和“天然氧吧”不无关系吧。
新县的美也为世人公认。她仿佛一位爱花的少女,头上被人插满了烂漫的“山花”,朵朵都有响亮的名字: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最佳旅游名县、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倘若全国县城“选美”,清丽脱俗的新县很有希望夺冠。
战争年代新县冲在前面,和平年代新县也不落后。
莫非这就是新县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