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医学院2007级法医班女生周姝有一个特殊的家,爷爷袁双麒、奶奶熊秀英、妈妈朱美蓉、小姨朱祥凤、弟弟吴泽宇。6个家庭成员来自三家人,如今,他们组成了一个幸福家庭。虽然这个家没有像样的家具,甚至没有齐全的家用电器,但在这里,却能让人感受到阵阵暖意。

机缘巧合组成家庭

上海彭浦新村152号是一幢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公房。5楼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就是周姝的家,一台老式电视机、一台老式冰箱是房内全部的家电,一大一小两张床占据了房间大部分面积。周姝一指那张两尺余的小床:“每天我和妈妈就挤在这张床上睡,弟弟和阿姨睡大床。”

十多年前,周姝还在上初中时,家里突遇变故。先是父亲离开了,后来,母亲朱美蓉成了下岗工人。家里全部的经济来源只有母亲一点点的下岗补助。就在这时,朱美蓉的远房侄女朱祥凤也有相同遭遇,带着儿子前来投奔。于是,一对母子、一对母女开始共同生活。朱祥凤其实与周姝同辈,由于年龄的关系,周姝称她为阿姨,称朱祥凤的儿子吴泽宇为弟弟。

几乎在同一时刻,周姝所在的彭浦中学与当地福利院结对子,她认识了袁双麒、熊秀英老人。周姝说:“这是一种缘分,我有了爷爷、奶奶。”此后的12年间,无论寒暑,她的身影经常出现在福利院里。

逢年过节阖家团聚

周姝告诉记者,每年过年,包括春节、国庆、中秋,她和弟弟都会把老人接回家里团聚。平常时不时地去问候一声,虽然没有贵重的礼物,没有漂亮的新衣,但那一声声亲切的嘘寒问暖,却温暖了两位老人12年的心。

有一次,袁老的腿骨折了,周姝拿着刚刚获得的复旦一等奖奖学金去了福利院给袁老。两位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说,有这样一个孙女是他们的福气。

明年就要毕业了,周姝最大的心愿是找一份好工作:“这样我能更好地照顾爷爷、奶奶,也能照顾好妈妈、阿姨。我会一辈子关心爷爷、奶奶。”

(摘自《新民晚报》张炯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