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廖政国(1915-1972),河南息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副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代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营长、支队长、团参谋长、团长、旅参谋长、旅长、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师长、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副军长、军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舟嵊要塞区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在廖德强幼时的记忆中,爸爸廖政国有点儿怪,“他吃饭、写字,甚至和别人握手,都是用左手。”爸爸的右手怎么了?当父亲将右臂那段戴着白手套的假肢卸下来时,廖德强就会好奇地凑过去看个究竟。他看到爸爸的小臂只剩下一半,细细的、软软的,一点力量也没有。爸爸为什么没有右手呢?廖政国是这样回答孩子们的:在战争年代被手榴弹炸掉了。在这个看似轻描淡写的回答中,隐藏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在父亲去世多年后,长大成人的廖德强才渐渐知晓了这个故事的全部。

潜心研究 加大手榴弹威力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1940年10月,廖政国所在的部队,在黄桥决战后,驻扎在黄桥镇整训。此前,廖政国曾听部队指战员反映,当时用的那批手榴弹不好使。手榴弹扔出去时,有时候爆炸威力很大,有时候却只是一破两半,根本没什么威力。武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战斗的胜败,带着这样的武器打仗,心里可就没底啦。为此,廖政国决定,一定要弄清,这批从伪军手中缴获来的手榴弹,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当兵之前的廖政国,是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农家少年,参加红军之后,他利用战斗之余,努力学习文化,有了很大的进步。面对这些又笨又大,有着长长木柄的家伙,廖政国用心琢磨了起来。最终,他搞清楚了问题的原因所在:引线的长短决定了手榴弹爆炸的时间;还有,手榴弹的质量决定了手榴弹爆炸时的威力。

保护同志 高举起冒烟的手榴弹

问题找到了!廖政国把部队干部召集到他的屋子里,给大家讲解这批手榴弹的构造原理和爆炸性能。讲着讲着,他手中的那颗手榴弹突然冒起了白烟。意外发生了!危急时刻,只见廖政国一边高喊“注意安全”,一边迅速跨上身边的桌子,站起来,右手高高举起了手榴弹。

轰然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周围的人都安然无恙,廖政国的右臂却被炸飞了。廖政国为什么不把手榴弹扔出去呢?他的二女儿廖颖这样对记者说:“因为当时爸爸讲课的屋外院子里有人正坐着晒太阳,窗台上趴着警卫员和马夫,也正入神地听爸爸讲课,隔壁里屋团政委正在休息。爸爸周围的每个方位都有人。在那一刹那,爸爸判断,手榴弹一旦扔出去,不管哪个方向,都会有人伤亡。于是,他选择了站上桌子,高高举起手榴弹,尽量拉开自己与周围同志的距离,让手榴弹在自己手中爆炸。 ”

从此,廖政国就成了有名的“独膀子”。 1955年,解放军授衔,毛泽东在谈到解放军的伤残将领时说:“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的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独特人才!”(摘自《现代快报》白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