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张 超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10年,是一所公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始名为汝南府中等实业学堂,原校址在汝南县城,解放后迁到信阳市。1992年,学校更名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成立百年来,为信阳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然而,就是这样一所拥有百年文化积淀,有特色有活力的学校,至今依然还停留在专科这个层面,令人惋惜,成为老区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遗憾。

承载着信阳820万人民对建设一所更高层次农业高校的殷切期待,2011年,我市将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校园二期建设列入政府“双十工程”项目。到去年年底,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校园二期建设年度目标任务全部完成,为学校“专升本”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校园二期工程主要包括:科研楼组团1.5万平方米,2#教学楼组团3万平方米,学生公寓5栋3.5万平方米,图书馆3万平方米,学术交流中心2.5万平方米,2#学生食堂0.8万平方米,行政办公楼1万平方米,体育馆1万平方米,教工住宅二期8万平方米,同步完成相应的配套工程,总投资37400万元。

据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负责人介绍,信阳市委、市政府对信阳农专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十分重视,将其列为信阳市2011年“双十工程”项目之一。河南省副省长、市委书记王铁,市长郭瑞民多次听取汇报,作出批示,对建筑设计方案审查把关,要求提高标准、提升品位。

规划中,我市坚持高起点定位,突出山水园林校园的主题。根据新校区特有的地形和环境,信阳农专确定了建设生态山水园林校园的指导思想,由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标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按照规划,信阳农专新校区分三期建成。

在已建成的一期工程基础上,信阳农专通过竞标和委托设计等方式,邀请省内外多家知名设计企业对二期拟建工程逐个进行规划设计。2#教学楼、图书馆、行政办公楼、二食堂等单体建筑方案设计,学校邀请三家水平较高的甲级设计院进行竞标,并对初选的中标方案进行反复讨论修改。校图书馆、行政办公楼、2#教学楼属标志性建筑,涉及学校形象,校党委书记刘世华、校长郭长华认真推敲,仔细琢磨,亲自与设计人员沟通,做到精益求精。

建设中,我市坚持“八个到位”,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一是做到了组织到位。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刘世华为政委,校长郭长华为指挥长的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建设工作组、规划设计工作组、老校区置换与筹资工作组、绿化美化工作组、二期征地工作组、监督与审计工作组共六个工作组。二是做到了制度到位。专门印发了《二期工程建设指挥部规章制度汇编》,明确了各个工作组的职责,指挥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工程检查评比办法和人、财、物管理办法等。三是做到了措施到位。在工程管理上,认真落实“三五”制度,即“三次例会”和“五个到位”。“三次例会”指:周一讲评例会、周四项目经理例会、每月一次讲评例会。优者挂红旗,差者挂黑旗。“五个到位”即:进度计划安排到位,技术难题及时答复到位,检查督办时对发现的问题解决到位,对未按周、月进度计划完成的补救措施到位,一月一次的讲评会奖惩落实到位。四是做到了指挥到位。校主要领导每天坚持下工地一次,主管副校长扶庆坚持常驻工地,做到了解决问题不过夜,对外协调不超过两天。五是做到了筹资到位。(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