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林艳兴 甘 泉
据农业部预计,2011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增幅继2010年之后再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实现连续8年较快增长。春节期间,记者深入我国农业大省江西、河南部分农村,和农民们盘点收支,感受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喜忧与希冀。
种粮农民谢国新:种田65亩,第一次靠种粮存了款
对于河南潢川县刘寨村51岁的谢国新来说,2011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种了几十年粮食的他,第一次靠种粮存了款。
2011年,他种了65亩水稻,亩产475公斤,加上种粮补贴,总收入80290元。扣除各类生产成本后,全年种田纯利润27535元,亩均收益423元。再除去家庭各项生活开支18000余万元,一年下来,还能存下1万元。
2006年以前,他每年靠着种自家的12亩水稻,平时节俭,到年底还是收不抵支。他说,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超过100亩的“种粮大户”。随着农民大量进城务工,越来越多的田出租给种粮农民。眼看离100亩的目标越来越近了,谢国新充满期盼的同时,也有忧虑。
首先是忧虑种粮效益依然偏低。“我子女在外工作,而对那些子女正在上学的农民,就算种上100亩,收入的一半用于家庭开支,一半用于子女上学,最多收支持平。”他说。
其次,国家种粮补贴未能真正补到种粮农民头上。谢国新说,他2011年种田65亩中,有53亩是租田得不到补贴,每亩还要付160元租金。“要是能少要地租,补贴也给咱,那可好了!”他憧憬着。
记者点评: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半个世纪来的首个“八连增”,为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控制通胀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务工相比,种粮的比较效益仍然很低。国家应在推动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补贴方式等方面努力,为农民种粮、地方政府抓粮提供良好的收益预期。
种果农民张佩峰:脐橙还挂在树上,农资赊账已开始计息
“本人有大量脐橙出售,价格面议。”江西寻乌县登头岭村青年农民张佩峰,最近网上的QQ“个性签名”一直是脐橙“销售广告”。可春节过了快一个星期,他的6.5万公斤脐橙依然无人问津。
27岁的张佩峰初中毕业后便在家种起了脐橙,如今他种的脐橙已发展到20多亩、1000多株。10年来,脐橙销售成了他最头痛的事儿。
“2010年还能卖到3.6元一公斤,但2011年跌到1.6元一公斤。”张佩峰怎么也想不通,这脐橙的价格咋就这么大涨大落。
2011年风调雨顺,张佩峰的脐橙增产,有4万多公斤待售。刚采摘时,果贩曾出价2.9元/公斤收购,他期望更高的价钱,未成交。岂料随后市场价格急转直下,一直跌到1.6元/公斤。他“赌”春节前脐橙价格将上涨,又从别人家收购了2万多公斤,存进仓库。可春节销售旺季过了大半,市场价格仍然平稳。
“过年时我身上就剩下1块钱。”张佩峰说,去年投入1.5万元,其中6000元赊账记在农资店里。春节前夕,农资店老板来催账,人家说要开始算利息了,月息2分。
眼看就要开春了,张佩峰指望脐橙价格尽快好起来,树上的脐橙还能卖个好价钱。
记者点评: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许多农产品的“丰产年”,也是价格的“调整年”。和脐橙一样,我国许多农产品都经历了“丰收的烦恼”——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如何构建农产品生产和价格稳定的长效机制,如何向农民传递准确的农产品产销和价格信息,仍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着力破解。
挖煤农民刘家友:一年收入5万元,孩子教育支出压力大
为了妻子和两个儿子更好地生活,41岁的河南光山县刘河边村农民刘家友已是第3年在山西吕梁一家国营煤矿挖煤。
“相比其他工作的收入,这里的工资还算可以。”他说,每月能挣5000多元。一年干满10个月,有5万元收入,这便是四口之家的全部收入。
翻开他们家的账本,是简单的一列开支:大儿子15岁,在县城读初三,全年合计要1万多元;小儿子刚进学前班,每年仅需580元学杂费。其余则是平时的家庭生活支出。算下来,去年结余约2万多元。
但考虑到孩子未来的“教育投资”,他还是感觉到压力。他算了一下,现在读中学每年需1万元,大学每年需1.5万元,如果两个儿子都念完大学,则需要27万元。以每年存2万元的速度,需要13年半才能攒够这个数字。
“钱再多没用,人成材,要有知识、有文化才是硬道理。”虽然耗资大,但他还是决心让孩子读书,并让妻子专职在家照顾两个孩子。
记者点评:得益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务工收入是近年来我国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多,可能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依靠农民外出务工增收,今年形势不容乐观。而农民的农资支出、消费支出等刚性开支却难以下降,特别是教育花费大、数额高,正成为许多农民的新负担,值得重视。
(新华社南昌1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