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的楷模 1948年1月30日,邓小平在对大别山解放区土地改革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党中央提交了《关于大别山阶级情况与几个政策问题》的综合报告,切合实际地提出应根据不同区域(巩固区与游击区)、实行不同的土改政策和策略的意见,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充分肯定。3月8日,邓小平又作了《关于进入大别山后的几个策略问题》的综合报告。这个报告总结了进入大别山后的工作经验,汇报了与鄂豫区党委讨论和作出的四项规定:任何时候不要忽视团结90%以上的人,中立那些可以中立或暂时中立的人;在巩固区和游击区采取不同的策略步骤等,这些规定实行后具有良好效果。毛泽东批示:“报告非常之好,转各地仿办。”
刘邓大军主力转出大别山 1948年2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刘邓大军主力转出大别山。于是,邓小平、李先念一面指挥反“清剿”作战,一面部署主力离开后地方武装如何继续坚持大别山战略要地。2月22日,中原局发出《关于开展大别山游击战争的指示》。2月24日,邓小平率前方指挥所在淮北与刘伯承胜利会合。
《中共中央中原局关于开展大别山游击战争的指示》 该指示1948年2月22日由邓小平签发。指示对刘邓大军主力转出大别山后,继续坚持大别山革命斗争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该指示明确指出:在主力转出大别山之后,军区部队与人民武装独立自主地坚持大别山战略阵地,开展更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要求提高全区军民胜利的信心与顽强的斗志,健全和充实各级游击集团,改进游击战术,使游击战争与发动群众结合起来。指示还针对具体的游击战术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对于坚持和巩固大别山革命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加强中原区域的统一领导 1948年4月,中原局辖区范围内建立了鄂豫、皖西、桐柏、江汉、豫皖苏、豫西、陕南等7个解放区。5月9日,为了加强中原地区的领导,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加强中原局,成立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
(未完待续)
(本文由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