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剑锋
【事件回放】2011年12月3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在第一版发表年终专稿之八认为:《切实解决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文章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从2011年4月开始,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全面实施,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共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项目6763个,其中保留项目4214个,撤销项目2549个,总撤销率为37.7%,节约经费开支12.2亿元,清理和规范工作实现了预期目标。
【点评】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形式主义。有人热衷于“景点作品”,在路边,立一块很大的牌子;就像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的:“牌子大的不得了,花了不少钱费了不少事,就为了领导来看一看。”他还说:关键不在花这个钱,而是给老百姓留下不好的印象,这样折腾,上行下效,层层折腾,会搞得风气不好。“我们执政久了,慢慢对这种现象见怪不怪,(其实)我们应该想想,当年是怎么样的,现在怎么成了这样?凡事越来越铺张,越来越繁琐。”于见怪不怪中,慢慢会脱离群众、背离群众。这种见怪不怪,是一种麻木;这种麻木,又是一种懈怠。
懈怠,是一种病。一种消极病,一种虚荣病,一种浮躁病,一种浮夸病,一种狂热的政绩病。是病,对身体就没有好处,就一定会有害处。如不及早医治,就可能由小疾酿成大病。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搞惯了形式主义,搞惯了浮夸,让他一下子改弦更张,变得实事求是,凡事以群众感受为先,怕是很难做到。不是我们搞不起形式,而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实在不是一种好习惯,也是群众反对的形式主义之一。有人说:形式主义害死人。对于我们身边曾经发生过的形式主义,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甚至刻骨铭心;形式主义不但使一些人深受其害,也使我们的事业饱经风雨沧桑。为什么就不能摆脱形式主义呢?有人说,是因为官僚主义需要形式主义。先有官僚主义,后有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满足了官僚主义的虚荣心;官僚主义让形式主义得到了好处、尝到了甜头。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最怕较真儿。就风光“那么一会儿”的庆典、节庆、研讨会、论坛种种,其实就是劳民伤财,就是好大喜功,就是哗众取宠,就是邀功求赏,就是华而不实,就是脱离群众,就是败坏党风。不搞形式主义,实事求是,尤其在今天,显得更有这个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