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张 超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始终牵动着信阳市委、市政府的心。2011年,我市更是将这个小小的“菜篮子”列入市“双十工程”。一年来,“菜篮子”工程进展的咋样呢?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和“菜篮子”部门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民得实惠和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为主要目标,努力克服全国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和严重滞销的不利影响,“菜篮子”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市场供应充裕,价格运行相对稳定,农民“菜篮子”收入不断增长,市民“菜篮子”商品日益丰富,“菜篮子”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截至去年年底,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66万亩,同比增长11%;蔬菜产量达到34亿公斤,同比增长15%。2011年,我市超额完成了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全年新增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的目标任务。在生产效益方面,全市蔬菜平均亩产效益提高10%左右,蔬菜收入在主产区占当地农民收入的25%以上,部分重点产区占35%以上。在设施蔬菜基地发展方面,全市设施蔬菜基地达到14万亩,占菜地总面积的22%,较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前净增6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总产量超过17.5亿公斤,按照全国年人均蔬菜占有量311公斤的标准,可满足城镇560万人蔬菜消费需求。

——市场供应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蔬菜日交易量达到6000多吨,平均日调进蔬菜2500吨,调出蔬菜3500吨。在保证本市需求的同时,还远外销上海、郑州、开封、合肥、六安、阜阳、广东等地。全市“菜篮子”产品专业市场发展到400多个,年交易量在3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发展到30个,“菜篮子”产品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10万多人,带动近100万农户从事“菜篮子”产品相关生产和销售。

(下转第二版)

丰富市民“菜篮子” 鼓起农民“钱袋子”

(上接第一版)

——菜篮子商品价格平稳运行。2011年12月,全市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18种蔬菜分别为:圆白菜、油菜、芹菜、生菜、大白菜、白萝卜、土豆、洋葱、蒜头、生姜、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青椒、豆角、冬瓜、苦瓜)为2.54元/公斤,全年价格累计下跌9%。

——质量安全稳步提升。到去年年底,我市蔬菜、畜产品药物残留平均合格率达到97.5%,同比增长0.5%。全市菜篮子生产基地蔬菜、畜产品药物残留平均合格率达到99.5%。

——市场调控制度逐步健全。工作中,我市抓好米、面、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的常规储备和应急储备,落实市级以上“菜篮子”产品应急储备企业4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1年,我市认真履行“菜篮子”工程行政首长负责制,紧紧围绕抓牢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菜篮子”工程建设实现稳步发展,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五保五着力”:

——保民生,着力形成合力。市人大、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多次召开常务会进行安排部署。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协调和牵头作用,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印发了《关于对2011年全市新增蔬菜种植面积任务进行分解的通知》,对全市八县两区下达新增50000亩菜地的任务,并以优化蔬菜生产区域布局、抓好蔬菜品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全面提高蔬菜质量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

——保供应,着力加强生产能力。借助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平台,依托农业产业化企业、“菜篮子”专业合作组织和能人大户的牵引带动,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扩大产能推动规模发展。在全市有一定的蔬菜种植基础的乡镇,新建蔬菜专业基地5万亩;新增产量6.25亿公斤。固始县城郊乡金地农机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引进中国农科院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建立无土栽培基地,平均亩产效益可达到30万元。注重拉长链条,加快集聚发展。如黄国粮业依托国家级糯米粉研究中心及雄厚的技术力量,年产糯米粉15万吨,速冷食品3万吨,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水磨糯米粉生产企业。新县泗店蔬菜专业合作社对蔬菜进行真空、充氮保鲜包装上市,产品供不应求,不仅提升了产品档次,更是带动新型包装产业的发展。

——保流通,着力完善体系。全面完成了市县(区)乡(镇)30个农贸市场新建、改扩建任务,全市城乡新增农贸市场12个。大力推行“农超对接”“产销对接”模式,全市已有30多个蔬菜基地和超市、批发市场进行产销对接。西亚公司实行产销一体化管理,各个分店90%的蔬菜来自本公司的蔬菜基地。新县豫南土特农产品超市,打造生产、加工、销售、冷链配送等功能一体的产销平台,真正做到产供销一条龙。注重激活物流市场。培育大企业对接大市场,激活大流通。

——保安全,着力提升质量。强化源头监管,加大生产环节治理力度,从源头上保证商品质量卫生安全。完善检测网络。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制定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加工包装、运输储藏保鲜和动植物检疫等标准以及相关技术规范,使“菜篮子”商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同时,发展品牌产品。深入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鼓励和引导规模型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加工企业积极研究开发新品种,在实现标准化、包装化、条码化生产的基础上,申请注册自己的商标、品牌,基本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菜”。

——保发展,着力强化服务。按照《信阳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市财政筹措“菜篮子”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对“菜篮子”商品基地建设、市场建设、质量检测、应急调控给予相应的投入。今年以来,全市共向上级争取并拨付“菜篮子”工程建设项目资金2885万元,市本级“菜篮子”相关产业共投入2516万元。同时,加强市场运行监测。组织政府相关部门与生产者沟通,与消费者交流,把握好市场脉搏,准确采集主要生产资料、消费品供求情况,及时发布市场运行情况,引导广大群众理性消费。我市还注重加强调控能力建设。市政府印发了《信阳市菜篮子商品应急保障预案》,严格保证突发自然灾害、畜禽疫病流行、菜市场商品严重短缺时“菜篮子”商品正常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