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广义
“这几年,家乡变化太大了,前年的火车站广场前还是一座座小楼、小街道,如今完全变了,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本报记者在深入基层采访中听到了外出务工农民的感受。按照中宣部的统一部署,本报及时开展了“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一批批记者带着问题沉下去,走进春运大潮,走入百姓心坎,感受农村新变化,感受节日新气息。
新农村新气象
“一条路富了四个村。”本报记者在茶乡浉河区董家河镇采访时看到,因为修了一条路,这里四个村的茶叶好卖了,茶叶价格提高了,来这里游玩的人也多了。一条路给这里的群众带来了财富,群众因此称这条路是“富民路”。
1月13日,本报记者走进光山县寨河镇杜岗村时,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笔直宽阔的水泥路两旁是一排排整齐划一、风格独特、气势恢宏的连体别墅,仿佛是欧洲的村落。一位40多岁的村民告诉记者:“我这栋带车库的楼房200多平方米,自来水、电灯、电话、太阳能、宽带网、沼气都有。”言语之间洋溢着喜悦之情。
像这样的村在我市还有很多很多。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我市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村 新家 新婚 迎新年》、《“土银行”帮农民致富》、《这里的山村静悄悄》、《新年,农民新村喜洋洋》等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本报记者在农村、在基层切实感受到的新变化新气象。
送温暖大和谐
新春佳节,处处涌动着爱心潮。广义茶叶公司总经理李广义到浉河区董家河镇陈湾村贫困户家中慰问,并送去了慰问品、慰问金,让老人们十分感动。
淮滨县王家岗乡郑营村敬老院10多位孤寡和五保老人,春节前收到了15斤肉、5条鲢鱼等慰问品,老人们打心眼里感激好社会好生活。
记者在新春走基层中,被一些爱心人士送温暖的一幕幕所感动,本报推出的《村主任自费为孤寡和五保老人送年货》、《寒冬送温暖 广义献真情》、《寒冬送温暖 大爱暖人心》等作品,用文字和图片反映了我市处处充满着和谐的氛围。
节日气氛浓厚
回家过年,是外出人们不约而同的行动。在信阳火车站,我们的记者用镜头记录了我市务工人员返乡和信阳火车站提高服务质量、让旅客感受到家乡温暖的情景。春运路上又是如何呢?我们的记者跟随由市区开往固始县的中巴车,切实感受春运的艰辛和快乐。
过节市场最热闹。《超市年货丰足迎新春》、《春节到 年画俏》、《农贸市场:年货购销两旺》等“新春走基层”的一篇篇作品,跟踪报道了春节期间市场购物的所见所闻,反映了我市商家纷纷开足马力、比拼实惠、凝聚人气和多家超市各色各样的年货商品销售一片火热的景象。
“新春走基层”,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继续和深入。在活动中,我们记者感受到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记者与基层群众的联系也更亲密了,新闻灵感也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