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其贵

高职教育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以建设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契机,根据信阳经济发展特点,构建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互惠共赢为基础,学校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调动企业行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频共振”,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提升了服务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彰显了自身价值的旺盛生命力。

一、主动服务,找准校企合作共赢点

近年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秉持“立足信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坚持主动出击,找准校企合作的“共赢点”,确立服务行业企业的“五为”校企合作思路,即为企业的发展需求设专业、为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建师资、为造就企业所需技能人才做课改、为人才的职业技能培养建设实训基地、为人才的持续发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主动求变,增强服务行业企业的针对性和能力。为此,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实际,确立了“巩固、提升医药卫生类专业,调整、优化师范教育类专业,改造、拓展艺术设计类专业,积极发展应用技术类专业”的建设思路,面向行业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设置专业;确立了“整合基础理论课程,引入资格认证课程,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专业精品课程”的思路,面向职业岗位设课程,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深化“企业进学校、设备进学校、技师进学校,办学出校园到企业、教师出教室到车间、学生出课堂到岗位;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技师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质量与效益合一”的“三进三出、五合一”教学模式改革。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改革跟着地方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超前谋划,自觉求变,主动服务,培育校企合作的“兴奋点”,吸引行业企业与学院相关专业“喜结连理”,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立足实际,瞄准校企合作的切入点

(一)组建职教集团,实现校企合作资源共享

当今,职业院校单兵作战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组建职教集团,发挥资源互补和集聚效应,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探索。据统计,全国已组建了200个职教集团,参与单位达到6000多个。其中,成员学校2400多所,合作企业3600多家。2005年,以我院为牵头单位,由50多家职业学校和企业组建了“信阳职教集团”。2009年,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我院牵头组建“豫南航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按照“自愿参加,优势互补,龙头带动,责权对等”的原则运作,以我院为龙头,吸纳了南方航空公司、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等46家成员单位参与。以此为切入点,以专业为纽带,发挥校企各自长处,资源互补,人才共育,共同建设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训基地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现校企紧密合作。如我院与南方航空公司等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共建航空服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和专业群,南方航空公司参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接纳学生就业,并出资100万元,在我院设立“十分关爱”奖学金。

(二)建设实训基地,服务行业企业人才培训

我院先后被上级部门确定为“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基地”、“河南省中职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和建筑技术实训基地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护理实训基地、酒店旅游服务行业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被确定为“河南省高职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我院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为行业企业培训人才,近3年,我院累积完成各级各类社会培训16000人次,职业技能鉴定6200人次,面向地方培养中职师资409人次。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为信阳人寿保险公司等企业进行技能型人才培训4000人次/年,开展计算机维修工和计算机操作员技能鉴定2610人次。护理实训基地,承担信阳市乡村医务工作者培训1300人次/年。学院实训基地已经成为地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和劳务输出人员培训中心。

(三)建设文化基地,服务文化产业人才需求

我院先后被确定为第一批“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第二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2010年,我院以建设“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红色旅游与市场开发方向,先后为新县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信阳鸡公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知名旅游企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37名。我院主动服务信阳“旅游兴市”战略,建设好两个基地,积极做好文化人才培养和豫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我院在支持地方文化品牌建设中的知识库、智囊库和人才孵化基地的作用,给力信阳文化品牌培育和旅游文化市场开发,打造信阳发展的文化和旅游两张靓丽名片。

三、产学对接,抓准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力点

(一)“教产学”一体化育人,服务地方新兴产业发展

围绕现代农业、制造业发展重点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院进一步深化“教产学”一体化育人模式改革,围绕信阳“工业强市”的战略,根据信阳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类型,主动产学对接,服务地方新兴产业。我院药学专业主动对接羚锐制药有限公司等大型制药企业,在药品生产研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职工培训、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为生物制药等信阳新兴支柱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实施“引企业进校园”,与康通华晨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合作,在我院羊山新校区建设信阳康通华晨4S店,实施“校企一体化育人”,为汽车消费产业发展培养和培训技术服务及市场营销人才,为信阳汽车消费业态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二)技术培训下乡,服务新农村综合试验区建设

信阳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近600万人,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我院发挥自身优势,送技术培训下乡,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信阳“一县一品”的劳务品牌战略,为新县涉外、商城缝纫、平桥建筑劳务,固始柳编、息县保安、潢川园艺、光山充绒、淮滨电焊等特色劳务提供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务服务层次,实现农民工从赚“汗水钱”向赚“技术钱”的转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有序转移,破解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难题,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农民的肯定,2010年信阳市人民政府对我院进行通报嘉奖。

(作者系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