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春梅
即便你没去过云南大理,有些事物你可能早已熟悉:“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情真意切、情意绵绵的调子,清亮地回荡在苍山洱海边。欲说还休的试探、清新羞怯的向往、决绝认真的坚持,都浓缩在这情歌对唱里,这就是浪漫的大理。
山如黛、云如雪、纹如烟,一幅神奇的中国水墨山水画,就这样定格在一方石头之上。幅幅迥异,各自天成,唤曰:大理石。在书情画意中,江山永固,绵延千年,这应该是地质的大理。
“风花雪月、尧天舜日、紫气东来、清白家风”这一个个蕴意深厚的四字成语,用遒劲的行楷书写在白族民居粉白的山墙上,与灰瓦粉墙、丰拱挑檐一起令人难忘。垂伏而下的是紫红紫红、艳而不浓、花团锦簇的三角梅。循着字意,你大概就能品出这家的职业,或仕或商、或师或伶,这应该是民俗的大理。
崇圣寺,这在东南亚唯一开过金光的佛都,干干净净地伫立在蓝天白云之下,闪闪的金顶无言地述说着它至高无上的皇家寺院地位。大理古国有九位段姓王爷在此出家,不恋红尘恋佛祖,这应该是宗教的大理。
是啊,纵然你没去亲自去过,耳熟能详的传说与风光都令人眷恋。假使你有幸亲临,浪漫的、地质的、民俗的、宗教的大理更令人难舍。然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大理的苹果。
我想,云南大理应该是不出产苹果的。
大理导游告诉我们,古城内外卖的水果,不是论斤称着卖的,而是论个,比方说,苹果嘛,十块钱五个。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其实,与其说是兴趣,倒不如说是搅动了怀旧与追忆的思绪。有点像小时候在乡下,用麦子换西瓜、用米换爆米花、用面换面条。以物易物,没有金钱的参与,似乎如当时的民风,简单淳朴而相互信任。
回过头再来看大理的苹果,洗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码在竹筐里,红艳艳、水灵灵、顶着水珠地等着你。果然,行走的小贩都没有杆秤、天平之类称重工具,买家自然也没有缺斤少两的担心与锱铢必较的认真。拿起论个卖的苹果,“咔嚓”一口下去,脆甜汁美,以为天物!
从大理回来,那甜美的滋味久久难以忘怀,陆续品尝了从超市买回的红富士、金元帅、青苹,甚至进口的蛇果。但是,大理苹果那满口生津、令人难忘的滋味,却再也没有过。
其实,自己也知道:不唯口味与口感,不能复制的,但那份真情令人留恋。
平日里的交往,难免会碰到满口跑火车的人,难免要与西瓜掉进油缸里的人相处,听着满耳的阿谀,面对他看起来很诚实的虚伪,不能不让人特别想念大理的苹果。
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无论是以什么样的姿态行走多少年,总应该能留一份激情给岁月,留一种认真给自己,还能有此许真心给别人,那是风尘仆仆中的清新,就像大理的苹果。
只是,当我们要别人坦诚真挚地对待自己时,也不妨扪心自问,我能同样拿出来别人所要的那份纯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