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林业部不叫林业部,地址也不在北京和平里东街18号。最初的林业部叫林垦部,不但管着树,还管着垦殖方面的事情。大街上跑的汽车、拖拉机、自行车,实际上都与林垦部有关。轮胎需要大量橡胶,而中国本土没有一株橡胶树,咋办?总理周恩来指示林垦部:引种自己种。林垦部果然不是孬种,先勘察后设计再建设,很短时间里就在南方建成了一批橡胶园。胶林翠,胶林茂,胶液哗哗淌出来,很快实现了橡胶自给。新中国的轮子转起来了。

开国林垦部部长就是梁希。中央人民政府“内阁”组成人员任命名单上,排在梁希之后的是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排在傅作义之后的是梁希的同乡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就是那个写《林家铺子》,写《白杨礼赞》的茅盾)。开国大典那天,在天安门城楼上,梁希笑着对沈雁冰说,今后,搞林业的都可以称自己是“林家铺子”的人了。沈雁冰顿了一会儿,憋出一句:“对,多种白杨树。”

那时66岁的梁希,是一个了不起的老头,连周恩来都尊称他梁公叔五先生呢。

梁家是湖州的名门望族,故居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双林镇的城南,板桥江在梁家老房子的边上静静流淌,偶有帆船驶过,万道霞光洒向江面,如诗如画。春天最好看,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梦一般盛开着,烘托着灰色的老屋。院落里生长着一株老银杏。很小的时候,他就在银杏树下读书练字,能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梁希的父亲认为,银杏树体内有一种力,人借了这种力,就会灵智聪颖。

或许,梁希对绿色的认识就是从那株银杏树开始的。新中国的绿色脚步,则是从北京的一个四合院里起步的——“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的牌子,最早挂在北京无量大人胡同一个小四合院的门口。这是一个普通的四合院,大门的油漆早已剥落,青砖灰墙、石鼓影壁也已斑斑驳驳。门前一株老槐树静静地守望着沧桑的岁月。过往的行人都向小四合院里望几眼,咦,这不起眼的胡同里竟也藏着一个大机关。

事实上,这个机关只是牌子大,院子并不大,人也不多。那时,林垦部加上部长在内总共才有12个人,宿舍就是办公室。机构设置四司一厅:林政司、森林经理司、造林司、森林利用司和办公厅。

别看人少,效率却相当的高,硬是把经纬万端的中国林业在短短的时间内理出了头绪。

(摘自《北京日报》俞 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