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卓绝的内线 坚持围攻大别山的国民党军队对刘邓大军主力的大规模合击扑空之后,他们气急败坏地展开更加残酷的“进剿”、“追剿”和“清剿”。坚持大别山内线斗争的刘邓大军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1947年12月24日,六纵十六旅远距离奔袭广济县城,一举全歼守敌1800余人;二纵、三纵佯装成野战军主力在冰天雪地里辗转进退,连续转战千余里,胜利完成了吸引多路强敌并将其拖疲拖瘦的艰巨任务。在坚持大别山内线斗争期间,邓小平、李先念率前方指挥所以500多人的警卫部队作掩护,与敌人日夜周旋于崇山峻岭之中,并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作出具体部署和指示。在大别山反围攻的第一个月里,邓小平指挥大别山军民歼灭敌正规军及土顽1.5万余人,先后收复县城10余座,取得了坚持大别山内线斗争的重大胜利。

邓小平在商城五里山 1947年12月下旬至1948年1月5日,“前指”辗转于商城南部山区,两度进驻五里山。邓小平政委先后以刘(伯承)邓(小平)名义,向中央军委作出《关于和华野、陈(赓)谢(富治)兵团协同粉碎敌人围攻的作战意见的报告》,签发了《关于粉碎敌人对大别山“清剿”的指示》、《关于节约粮食、爱护民力、维护群众利益、渡过春荒的指示》;并以中原局、中原军区名义联合颁发了《部队在新区筹粮办法要点》等一系列决策与指示。期间,邓小平政委多次听取中共鄂豫区委、中共商城县委的工作汇报,先后就寻机歼敌、新区工作、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等方面作了重要指示。

丰碑永驻大别山 1948年1月15日,邓小平致电毛泽东:“现在看来,我们业已站住脚,不管情况如何严重,敌人是撵不走我们的”。刘邓大军终于在大别山站稳了脚,扎下了根,胜利地实现了毛泽东关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种前途估计中最好的前途。毛泽东对此对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这一战略行动对于实现战略反攻的伟大历史性转折起“决定性的战略作用”。陈毅因此向党中央建议:“正因为他们在大别山拖住了敌人,各地才能顺利转入进攻”,“要讲记功的话,各地只能记一半,另一半要记在坚持大别山斗争的指战员身上”。

(未完待续)

(本文由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