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王 博

省十项民生工程进展得好不好,顺利不顺利,以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来检查和落实?我市的做法是:在整个过程中,落实一个“硬”字,把实施好民生工程作为一项硬任务、硬指标,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制,层层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切实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克难攻坚,确保完成。

责随职走督查硬

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作成效。在督查方法上,把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综合督查与专项督查,纪检、审计监察与新闻督查,明察与暗访等手段有机结合,强力推动工作落实。

在督查层面上,2011年,我市主要领导通过现场督导、召开推进会、加压会等不同形式,对民生工程开展督查70余次。各责任单位对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实行领导包片、科室包县,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督查形式,经常深入乡村农户和项目区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坚持定期对民生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并及时反馈督查情况。对跨部门或工作推进难度大的项目,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组成联合督查组进行督查。此外,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就有关工程开展专项督查,努力做到民生工程惠及哪里,督查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让督查伴随民生工程实施的全过程。

心随责走目标硬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我市采取了三项强制措施:第一是停批。从2011年3月份开始在保障性住房用地落实前,对全市商品住房供地全部停批。第二是约谈。对未按时间节点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的县区,由市政府对该县区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约谈。第三是公示。从2011年8月份,每天在信阳电视台、《信阳日报》社上公示各县区开工率排序。由于措施得力,到2011年年底,我市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部超额完成任务。

在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提标工作中,按照全省统一要求,我市市区城市低保标准由原来每月每人220元提高到每月每人28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月每人90元提高到每月每人110元;同时,将城乡低保人均月补标准分别提高到160元和72元,农村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2240元和1320元,我市锁定这一目标,严格执行,新标准从2011年第一季度起执行,很好地完成了省定目标任务。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