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王 博
2011年省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共10大项、37小项,每项工程信阳都有具体任务。如何将省十项重点民生工程落实好、实施好?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化一个“实”字,群策群力办实事,明确思路抓实干,各显神通出实招,搞好服务重实效,收到了实实在在的好成效。
群策群力办实事
结合信阳市情、民情,我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求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努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如光山县制作了“农家书屋读书卡”,读书卡可在全县范围内流动使用,将固定的书屋变成流动的乡村图书馆,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借阅。目前,全市农家书屋每周约有24万人次借阅,其中60%以上是农业科技类图书。
为了把好事办实,我市利用“回归工程”和招商引资,大力开展修路架桥、植树造林、兴办企业、举办学校、开办敬老院(孤儿院)等,切实解决地方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如新县吸引社会资金5000多万元,发展农家乐近400家;商城县通过招商引资3亿元,初步打造了金刚台农家乐集聚区、旅游示范村和黄柏山新村。积极发动地方干部群众以投工投劳、借资集资等方式投身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改善条件,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明确思路抓实干
在科普惠农工作中,我市坚持以服务“三农”为主要方向,通过“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积极培育,表彰一批有较强带头示范作用、辐射范围广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以小带大,以达到农村靠科学发展,农业靠科学升级,农民靠科技致富的目的。
重培训。开展科普培训13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1700多人次,通过各种方式培训,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强指导。以基地、协会为依托,聘请大专院校和科技部门常年对接,积极组织不同专业人员根据不同行业现场指导,直观的指导加强了科技的渗透力和实际应用效果,从而达到学有所用。2011年指导成立了9个科普示范基地、7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搞帮扶。组织党员、特色人才、骨干进行帮扶,并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基地、协会技术骨干帮扶带动2000多户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各显神通出实招
在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中,各县区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纷纷出实招,构建“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发展新蓝图。
罗山县灵山村、商城县金刚台村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规划指导农户发展集“赏、观、游、吃、购、休”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固始县以长江河漂流项目带动武庙长江河村、锁口村周围的农家乐快速发展。平桥区以震雷山风景区和陆庙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核心区为依托,(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