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1年,信阳市纪检监察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创新理念,改进方法,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过去一年来,很多工作亮点值得回味,很多工作经验值得发扬。从今日起本报推出《2011纪检监察工作回眸》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本报讯(张 鑫)2010年7月,市纪委审时度势,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年中汇报会上,响亮提出“四问”工作法。去年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四问”工作法针对性强、指导性强、实用性强,全面提升了纪检监察工作水平。

在问重点方面,一是围绕基础领域,抓根本,打基础,强基固本。如在廉政教育上,我市精心打造“清风大别山”廉政教育品牌,先后开展述廉诺廉、领导讲廉、媒体话廉、老少唱廉、家庭助廉和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组织各类廉政文化演出100余场次。在《信阳日报》和信阳电视台开辟“扬豪情正气,建清廉信阳”专栏,对市纪委全会精神进行系列解读报道。二是围绕基本权益,抓治理,重维护,还权于民。我市开展了以解决损害群众基本权益突出问题为重点的百起信访案件百日查办督办即“双百”专项治理工作,共查办案件132起,党政纪处分64人,收缴违纪违规资金100多万元。三是围绕基层干部,强教育,严管理,执纪为民。在全市217个乡镇(办事处)建立村务监督服务中心,一个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局面正在全市形成。

在问典型方面,市纪委及时总结提升商城县党务公开试点经验,在全市全面推开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同时稳步推进县委权力透明运行。对息县“零接触”服务经验,市纪委及时总结,在全市15个省定产业集聚区推广。

在问特色方面,一是实行公务接待费限额管理,使全市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同比下降15%左右。二是创新政风行风评议方法,提高了评议结果的科学性和评议的“效力”。三是继续深化作风建设,共查处违反“五禁止,十不准”规定问题189起,处理362人,其中党政纪处分84人。四是严肃计划生育考评纪律,有效地预防和遏制收送“红包”的现象。

在问落实方面,一是坚持突出工作重点、突出统筹推进、突出跟踪督察,推行项目化管理、具体化运作、品牌化经营,以项目带全局,以项目促落实。二是制定了《关于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五项机制”建设进行监督检查的实施意见》,组织力量对科学决策机制、民生工程督查机制、重大项目运行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优化经济环境保障机制等“五项机制”建设开展监督检查,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三是结合全省开展“队伍建设年”活动,市纪委提出“创新能力决定一切、工作实际检验一切、集体荣誉高于一切、队伍形象压倒一切”四种理念,率先在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开展“比一比,评一评”能力型机关建设。四是加强制度执行力促落实,先后制定出台对产业集聚区实行“零阻碍”服务、公务接待费限额管理、派驻机构履行职责、“双百”专项治理、信访案件速查快办、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一把手《廉情笔记》、建立村务监督服务中心等各类新工作、新制度30多项。

“四问”工作法,一是开启了思想解放之窗。全市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创先争优,视野更高,境界更高,标准更高,成效更显。《人民日报》、《中国监察报》报道我市纪检监察工作21条,《党风廉政建设》、《河南党风廉政建设》发表文章6篇,市以上领导批示表扬或肯定的68件。二是拓宽了创新求实之路。市纪委用新思路、新举措、新载体、新方法开展工作的力度更大,特色更显,创新更多。初步统计,全市市县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创新工作项目148项,仅“清风大别山”廉政教育就有数十项活动载体。三是劲吹了真做善成之风。全市纪检监察干部求真务实、动真碰硬、敢于担当,精神面貌为之一振,工作形象焕然一新,干事创业蔚然成风。涌现全国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工作者1名,全省纪检监察先进集体6个,全省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12名,有6名同志受到省政府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