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堰,按《说文解字》解,就是让水结束流淌,停下来休息的土坝。如今,堰作为农村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在许多乡村都可以看见。1月2日,记者在光山县孙铁铺镇陈大湾村朱楼村民组采访时发现,朱楼村民组村旁的余破堰,不仅能储水、灌溉,预防水土流失,而且,成了农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民陈起固告诉记者,原来,这个堰就是干旱时,用来浇灌农田的。平时,满堰杂草丛生,到处是蚊蝇,很少有人到余破堰玩。

朱楼村民组只有36户人家,189人。村民组虽然很小,但如今却远近闻名。沿着刚刚修好的千米堰堤坝,陈起固告诉记者,这是我村陈起伟捐资修筑的,仅堰坝就花了几百万元,还不包括环村的观景河。说起陈起伟,他告诉记者,这几年他在海南打工,挣了上千万元资金。为了回报故乡,也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他自己请规划师给全村做了集种植、养殖和加工于一体的整体规划。如今,我们村已有近70%的村民住上了新建的“洋房”。顺着陈起固手指的方向,从余破堰向东看去,堰旁,是翠绿的菜地,满地的萝卜、大白菜、葱,就像一张张碧绿的毡子。而那紧邻碧绿毡子的,则是村民组引进种植的美国红提葡萄园。从西向东望去,满园的红提葡萄,犹如一列整齐的方阵,而整个朱楼村民组建设的新居,就像一颗珍珠,镶嵌在余破堰边。

为了探清“虚实”,记者在陈起固的引领下,顺堰坝由西至东,沿着三米宽的“组级”水泥路,走向朱楼村民组。朱楼村民组的“组级”水泥路两纵两横,水泥路两旁是按照规划建造的小洋楼,小洋楼都是三层,一户一院,360平方米。在陈起固的三楼阳台上,记者远远望去,远处是该村民组引进种植的千亩美国红提葡萄园,近处,是环绕新居一周的湖泊及亭台楼榭。在新居中央,还有篮球、乒乓球场及健身器材。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新居中的一幢没有拆迁的旧宅。这幢旧宅,是一栋土木结构的一进式建筑,三间黑色布瓦,在整个洋楼群中显得古香古色。跟随一起的镇党委书记周兴谋告诉记者,这幢旧宅之所以留下来,还得益于我们县长王治学。当时,在我们开始建设朱楼村民组新居时,王县长正好来我镇搞调研,当他看到新村规划后,就建议我们留一处旧宅,以便新村建好后有个新旧对比,也可以让后人看到过去的朱楼村民组和今天的变化。

谈起新农村建设,周兴谋告诉记者,近年来,我镇按照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六个放大提升”要求,在抓好土地流转、新型社区、特色产业等工作的基础上,重在民生。关注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只有把群众的生活搞好了,和谐社会才能有保障。从去年至今,我镇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从而实现了新农保全覆盖。目前,我镇27个村街已全部实施新农保,参保人数已达43000人,参保率91%,已有5200名60周岁以上老人领取保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