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上海市教委近日宣布,撤销目前主要由中小学生参加等级考试的“上海市通用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办公室”和“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办公室”,并停止相关业务。
近年来,对于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的热烈讨论和强烈呼吁之声,全国上下一直不绝于耳。但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釜底抽薪式的根本解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择校热”。众所周知,由于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升学考试的竞争加剧,进而导致学生负担不断加重。为了升入区县重点小学、省市重点中学,从而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和家长可谓费尽心机。在学校招生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学生之间竞争加剧在所难免,普通家长也不得不让学生不断参加各种培训班和考试竞赛。
这种现象的一种极端荒唐的表现,便是在信奉“有用没用,先考了再说”和“证多不压手”观念的驱使下,让本来面向成人的上海市通用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逐渐演变成中小学生热衷报考的两项考试,而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这种畸形“考证热”,显然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上海市教委的果断出手,不仅取消了“两办”,而且停止相关考试业务,这对上海中小学生减负将产生积极效果。
减负本身不是目的,减负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让他们成为身心自由发展的完善的人,而不是只会考试的“机器”人。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必要的行政调节手段,有效地冷却中小学“考证热”和“竞赛热”,就能让家长解放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发展、快乐成长。因此,上海一系列积极的减负政策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教苑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