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延信在家中帮年事已高的岳母梳头。 新华社记者 李 博 摄 |
据新华社郑州12月28日电(记者 双 瑞)12月一个寒冷的下午,我们来到河南省焦作市梅花社区蕊香苑谢延信的家。
下午4时许,蕊香苑4单元门口的一小片蒜苗在夕阳的余晖里摇曳。旁边的小板凳上放着一本彩图版《弟子规》和一只透明茶杯,隔着玻璃映出红红的山楂和绿绿的茶叶,主人却不见踪影。
等了约摸十分钟,一个头戴小帽、身材敦实的人出现在小院门口,远远地就冲我们招手,声音洪亮:“街上有人卖山药,我去看热闹啦!”照顾前妻的父母兄弟三十余载、感动几亿中国人的好人谢延信就这样出现在我们面前。同行的人忍不住惊叹:“他的精神头比前几年可好太多啦。”
谢延信没有睡懒觉的习惯,每天早晨七点之前起床,把米下到锅里,然后锻炼身体。他随手抓起放在床头的拉力器,双臂一用力就拉开了,我们生怕他闪了身子,他反倒乐呵呵地宽慰大家:“这不算啥,我天天拉。”锻炼完手脚,还要活动五官,耳朵、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各50下,他表情夸张地做示范,自己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2003年,谢延信一度因突发脑溢血导致健康每况愈下,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严重衰退。如今,谢延信红光满面、步伐稳健,聊起天来兴致勃勃。原先开荒种菜的一分地,现在谢延信改种棉花,没事儿带上女婿孝敬的随身听到地头转转,收了棉花给岳母做棉衣。小区院里他还种了几行蒜苗,好打发时间。
下午5点钟左右,出去遛弯的岳母和妻子陆续回家了,家中热闹起来。谢延信说:“家里就剩岳母一个宝了,该怎么伺候还怎么伺候。”
谢延信本不姓谢,他原名刘延信,1952年出生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半坡店乡车村。1973年,他经人介绍与同村青年谢兰娥喜结连理。一年后,刚生下女儿40天的谢兰娥得了产后风,自知不久于人世,她哭着把多病的父母和痴呆的弟弟托付给丈夫。
为让岳父母放心,他甚至专门回老家召开家庭会议,把本姓“刘”改成了岳父的姓氏“谢”。“兰娥走了,我就是你们的亲儿子,你们有病我伺候,百年以后我送终!”谢延信用朴实的话语许下一生的承诺,而后践行三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