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拒载”一直是出租车行业的顽疾,对此不仅群众深恶痛绝,行业管理部门和出租车企业也一直深感头痛。全国各大城市出租车拒载现象广泛存在,虽然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加大检查、处罚力度等努力遏制,但出租车拒载、尤其是高峰时间拒载的情况仍然屡见不鲜,这究竟是为什么?

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市民都经历过高峰期打不到车的尴尬局面。市民王霞说:“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很难打到出租车,有时好不容易等到一辆空车,司机先问去的地点,然后以种种借口进行拒载。”

“我今年总共就坐过3次出租车,每次都以与出租车司机生气而结束,为什么现在出租车司机的态度这么差呢?”70多岁的张大爷提起自己和老伴儿的“打的”遭遇仍十分气愤。“我们巷子里有个早市,买菜的人挺多的,一次一个出租车司机一看这种情况嫌麻烦,就以‘这条路进不了车’为由怎么也不愿继续前行,无奈之下老伴儿只好下车。”张大爷说,平时自己所居住的巷子里私家车、出租车来往很频繁,根本不像那位司机说的那样。“因为上了岁数,腿脚不利索,所以如果有事需要外出的时候我通常都会选择打车,但我发现,老年人在乘坐出租车时很受气,我自己就遇到过好几次。”

在采访中,记者也向几位出租车司机进行了了解。“像你说的这种情况只是个别现象,毕竟司机的素质参差不齐。不过,大多数司机还是能够一视同仁,谁家没个老年人,我们也希望自家老人出门在外能够得到照顾。”司机丁师傅说。于师傅也就此事向记者进行了分析。“其实,不是出租车司机不愿意拉老年人,是因为老年人上了岁数,行动不便,万一在路上有个磕碰,谁都解释不清楚,也不好解决。”于师傅说,特别是再碰上个行动不便或者是身患残疾的老年人,大家就更是不愿意拉了,除非是有其亲人陪伴。

面对市民们的抱怨,出租车司机们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有时是要交接班,有时要加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高峰期许多出租车司机不愿意在市中心跑,因为堵车,在市中心拉一趟活要好长时间出不来,很不划算。

对于出租车拒载现象,接受采访的多数市民表示对于投诉信心不足,一般也不会投诉,自认倒霉。有些市民表示,没有时间投诉,麻烦,投诉有什么用?很多人并不清楚什么样的情况下,司机的行为才构成拒载。记者拨通了出租车身上显示的监督电话,对目前出租车行业中拒载存在的一些疑问进行了咨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行驶中的空车,面对招手的乘客,没有停车载客的行为,并不能构成拒载,只有上了出租车,司机又不愿意去才构成拒载。记者在我市相关部门了解到,道歉加书面检查、停运是我市拒载乘客的出租车司机接受的最高处罚,而这样的处罚很多司机是不屑一顾的。比较而言,我国其他一些城市对于出租车拒载行为处罚力度比较严重。2010年8月5日,西安市出租车管理处曾经出台“一年拒载两次,吊销的哥从业资格”的重磅措施,以治理出租车拒载现象。浙江规定出租车拒载或绕道最高罚一万元。

出租车司机的素质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着城市的形象,映射着百姓的生活。希望广大出租车司机改善服务质量,为信阳的和谐发展添砖增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