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同时,文化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在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

第一,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就是无论从总供给还是从总需求的角度讲,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党的十七大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也就是说,我们要从过去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特别是要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生活服务,又为生产服务。因此,抓住了文化产业,就抓住了调整供给结构的突破口,就从总供给方面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第二,有利于扩大内需。就是从总需求的角度讲,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也就是说,我们要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从目前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关系上来看,很多产业都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文化产业是少数几个总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总需求的朝阳产业之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在文化领域表现得特别突出。特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之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而我们提供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相比之下还太少。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文化消费规模只有1万亿元左右,而潜在的文化消费潜力达4万亿元以上。因此,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是人民群众生活基本实现小康之后增加消费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也就抓住了扩大消费的重要着力点。

第三,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就是从创造就业岗位角度讲,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加就业、带动创业。文化产业投入的是智力资源,产出的是知识产权,不需要更多厂房和土地就能够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而且文化创意是推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解决更多的人就业特别是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利于带动其他领域、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实现更多人就业创业。

第四,有利于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是针对落后地区来讲,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产业与一个地区原来的工业发展水平等基础条件关系不大,不需要相对完善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配套能力,不需要提供配套元器件和复杂的工艺性协作,只要引进优秀人才和资金,有好的创意,就能发展。中西部地区普遍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善于在市场化、产业化、科技化上率先突破,就能把文化资源变成经济发展优势和现实财富,促进本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第五,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是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角度来讲,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而文化产业的一大特点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是受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不大的新兴产业之一,最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抓住了文化产业,就抓住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实际情况看,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较快,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比重稳步提升,为增加社会就业、扩大内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积极贡献。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75%;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支柱性产业。按平均增速匡算,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因此,一定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