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决定》强调,“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必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统筹、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拓展内容,进一步扩大受益范围、消除覆盖盲区、提高建设标准、改进服务方式、推动管理创新,着力健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
第一,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新建、改扩建一批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组建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体育运动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人员和相应设施设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就近便捷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乡镇综合文化站坚持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履行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职能。加强村文化室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合理确定设施建设标准,明确基本职责,完善管理办法。加强现有基层文化阵地调查摸底,对不符合标准的进行调整改造,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室。
第二,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实现全面覆盖、增强覆盖效果为重点,采用地面无线、直播卫星、有线网络等方式有效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对现有无线台站设备的更新改造。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制度建设,推进县对乡镇广播电视垂直管理,形成立足县城、依托乡镇、服务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力争到“十二五”末,解决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盲村”覆盖问题,全国农村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
第三,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加强数字资源库内容建设,丰富电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工程相结合,实现共建共享。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从城市到农村服务网络全覆盖,数字资源量达到530万亿字节。
第四,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服务体制改革。继续配备流动电影放映车和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建立公益放映补贴新机制,扶持中西部地区电影放映企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普及数字化流动放映,一村一月一场公益电影放映得到有力保障,农村中小学生每学期观看两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第五,深入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的要求,与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相结合,稳步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每个书屋拥有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和适合农民阅读观赏的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文化类书刊和音像制品,做到内容丰富、服务规范、农民满意。“十二五”期间,加大农家书屋布点密度,加快覆盖全部行政村并延伸到自然村寨,建立和完善出版物更新配送系统,提高配送图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