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家一位贫困户相告,与其结对子的单位前两天专门派人到他家,了解今年他家里有什么需要的,说单位将于近日把他家所需物品及时送来。这位贫困户还告诉笔者,这家单位年年如此,每年都按其所“需”送来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听了这位贫困户的话,笔者不禁为这种按“需”送温暖的做法拍手叫好。
近年来,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贫困户的生活,每到岁末年初,纷纷走出机关,给贫困户送钱送物,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此举深受百姓的赞誉。然而,据笔者了解,一些单位、部门送温暖的模式似乎是一成不变的,不是送点钱,就是送棉被、送衣物。送点钱还好办,贫困户自己可以根据需要去买自己所需的物品,但如果年年送棉被、送衣物,这不但没有给贫困户真正送去温暖,反而成堆的棉被、衣物成了贫困户家中的累赘。据一位贫困户相告,他家的棉被已有近三十床了,都是这几年年终时上级扶贫单位作为送温暖的物品送来的。可见,如此送温暖并没有真正达到目的。
笔者以为,按“需”送温暖就远比“一刀切”式的送温暖要强得多,这既可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又可以真正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所需,而不至于家里堆满了棉被,心里却没有一丝丝的“温暖”。
眼下,又到年终岁首,各地“送温暖”活动又将相继启动。但愿各地各单位部门在开展“送温暖”活动时,不妨学习按“需”送温暖的做法,“送温暖”之前,先到贫困户家中去“问需于民”。只有这样,才能把准“送温暖”活动的脉搏,切实解决群众困难,真正把党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读者:廖卫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