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倩

2011年,一系列财经流行词引人关注。从“限购”到“降速”,从“诚信”到“跑路”,从价格猛跌的“失蒜”,到遭遇“空军”围剿的中国概念股……一个个形象而又新鲜的名词背后,是2011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大事小情。

“限购”下的中国房地产

1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从八个方面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全面调控,明确“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

在限购政策的影响下,2011年中国楼市的成交量逐月下跌,坚挺的房价也在不断萎缩的成交量面前开始松动,调控的效果开始显现。

“降速”后的中国宏观经济

“降速”二字在2011年的流行首先体现在备受关注的中国高速铁路运行速度上。7·23甬温线特大事故后不到一个月,8月16日零时,中国的高速铁路开始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调减部分线路的列车运行速度,相应票价也下浮5%左右。

从“蒜你狠”到“失蒜”的中国物价

说起今年的蒜价,山东省金乡县的大部分蒜农都“叫苦不迭”。去年平均卖到8元/公斤,但今年不到2元/公斤,跌去近八成,收入明显减少。

相比去年的“蒜你狠”,今年的蒜价算是到了“熊市”,众多蒜农丰收不增收,经销商面临亏损。蒜不再“狠”,同样“姜你军”“豆你玩”“苹什么”这些2010年有关物价的流行词汇也不再流行,不过高涨的物价并没有随农产品炒作的离场而回落,2011年中国物价的涨势依旧令人担忧。

一起连一起的“诚信”事件

2011年夏天,随着渤海漏油事件、豆浆、用油、骨汤以及“汉堡暴晒”和“蛆虫鸡翅”等问题的接连爆出,以康菲公司、肯德基、麦当劳、味千拉面等为代表的跨国企业、洋品牌在中国市场上遭遇了空前的诚信危机。

“跑路”跑出的资金黑洞

2011年4月,继江南皮革董事长黄鹤、三旗集团陈福财跑路之后,由于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等原因,温州老板的“跑路”情况愈演愈烈,并在8月、9月进入“高峰”。

“跑路”的背后是民间借贷资金链的断裂,而深究其原因不难看出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