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涛任固始县信访局局长至今,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连续9年没有发生一起赴省以上集体上访,连续9年实现全国“两会”及国家重大敏感时期“零上访”,连续10年成为河南省越级上访最少的县。齐云涛被大家称为“和谐使者”。
齐云涛在担任固始县信访局局长近10年的时间里,他从收拾烂摊子做起,把信访工作干到了几近极致。
齐云涛有两间办公室,一间在县委大楼的群众工作部,一间在政府大楼的信访局。群工部和信访局,其实是两个牌子、一套人马。
固始是河南省人口最多的县,人多,事多,矛盾多。固始县信访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在县联合接访大厅,平均每天要接待来访群众50多人次。
“矛盾无处不在,许多隐患都是一触即发。”齐云涛说,一个隐患排除不掉,一个矛盾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大局稳定。
固始县信访工作形成如此好的局面,齐云涛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但他的工夫没有下在拦访截访上,而是下在了疏通信访渠道、创新信访工作和协调解决问题上。他说:“我接触的上访人里,没有一个真正不讲道理的。”
在齐云涛的推动之下,固始县所有科级以上干部,包括县委书记和县长的手机号码全部向社会公开,处级以上干部定期轮流接访,信访责任追究直接触及官帽,15个和群众关系密切的部门长期派员驻信访局联合接访。
信访制度是具有明显人治特征的制度。齐云涛说,现在的老百姓信权不信法,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个别干部麻木不仁,对群众无情无义。老百姓肯来信访,说明他们还相信党,相信政府。但一些乡镇和部门不理解,认为信访工作是给他们添麻烦。甚至个别领导也不理解,信访问题发生了,造成不良影响,就怪到信访局头上。
几年前,齐云涛去与安徽交界的大山里办理一起信访案件,中午在一户老人家里恳求借餐。老人杀了鸡,炒了蛋,做了丰盛的四个菜。饭后齐云涛拿出100元钱,结果老人死活不收,说解放后家里还没来过这么大的干部。齐云涛问老人,那乡长来过没?村委会主任来过没?老人的回答是都没有。齐云涛反问记者:“你说干部到了老百姓家里,人家给咱炒了四个菜;那老百姓去干部家,能留人吃顿饭吗?”
2005年,齐云涛设计出“信访事项三色督办令”,其中黄色督办令由分管副县长签发,红色督办令由分管副书记签发,二者分别意味着“黄色警告”和“一票否决”。2007年,齐云涛又推动实行了“书记、县长定期会审会商疑难信访案件制度”,让一把手拍板、财政局拿钱,来解决疑难信访问题。
干了28年的信访工作,齐云涛说,自己对这个岗位,既怨,又恨,也有爱。
28年来,齐云涛走遍了固始的601个行政村,走进过5000多户上访群众家里,接谈过几万名来访群众,为数千名群众解决过信访诉求,为数百名下岗职工解决了再就业问题。
对于信访这个行当,齐云涛说自己情有独钟。长期干信访工作的人,往往把能为群众办事儿作为最大的成就,一旦失去这个岗位平台,会有很强的失落感。这几年,组织上也给了他几次调整工作的机会,但都被他谢绝了。他说,给我个副县长我都不干,既然干信访局局长,干就干一流,干就干他个扬眉吐气、风风光光。齐云涛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信访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