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段发广 黄 勇 熊道锋)近日,省统计局发布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罗山县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第35位,全市第一位,比2009年全省第42位上升了7个位次。人均粮食产量1291公斤、高中毛入学率达144%、人均社保支出等三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该县坚持科学发展,务实发展,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92.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l1l.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20.9%和26.1%。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该县坚持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着力发展优质稻、“双低”油菜、油板栗、茶叶、养殖、蔬菜等六大支柱产业,各乡镇根据自然资源、产业布局等现状,科学发展生态型、产业型支柱产业,大面积推广“两优1128”和“丰优香粘”、“两优550”优质稻、弱筋小麦、“双低”油菜、绿色蔬菜等优质高产品种,良种种植率在95%以上,全县发展千亩以上生产基地300多个,产业化龙头企业200余个。2010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40万亩,其中优质稻9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70.8万吨,人均粮食产量1291公斤,人均产量位居全省第一。
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县。该县有“耕读传家”的圣贤遗风,各行各业热心支持教育发展,衍生了很多砸锅卖铁送子上学的动人故事。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该县先后为高等院校输送5万名优秀人才,为当地输送18.8万名实用技术人才。2010年,该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44%,位居全省第一,成为一张闪亮名片。
全国新农保工作试点县。2009年,该县在全市率先开展新农保工作,建成“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实现农民老有所养的千年梦想。2010年,全县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达354元,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全县应参保人员40.9万人,实际参保40.13万人,参保率达98%,为7.7万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并将农村五保老人分散供养每人每年1320元、集中供养每人每年2240元的经费纳入2011年度财政预算,全县已建成敬老院52所,集中供养率超过60%,有4所敬老院被评为省级文明示范敬老院,9所被评为市级达标先进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