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蓓蓓
城市是人类聚集之处、生活之所。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近代史就是人群不断从广袤、散在的乡村向城市聚集的历史。人们为什么向往城市?城市的吸引力又在哪里?答案或许多种多样,但肯定不会缺少“丰富多样”、“机会更多”、“方便舒适”。
对城市而言,“城”是外在,“市”是内核。中国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最吸引人的不仅仅是其鸿篇巨制,更是它生动展现的中国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风貌,画中散发的多彩多姿、生机勃勃的市井气息,500多个跃然纸上的各色人物,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都市街景,令人叹为观止,其中形态各异的贩夫走卒,不仅没有破坏画面的美感,反而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正在全力描绘、打造自己的现代化城市蓝图。近一二十年,我国城市化推进的速度惊人,2012年,我们这个延续几千年的农业大国将在历史上第一次面对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社会现实。这种城市发展的“大跃进”在改变数以亿计的人的生存状态的同时,也使城市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规模的无休止扩张,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城市转型产生的大量下岗人员,物价不断上涨等因素造成的城市贫困人口数量的悄然上升,机动车特别是私家车的爆发式增长所带来的人车路之间的突出矛盾……凡此种种,给城市管理者提出了一个巨大难题:如何管理好当今日益庞大复杂的城市?客观地说,在这样的考题面前,许多城市管理者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甚至感到有些猝不及防、手足无措,诸多“城管事件”所暴露出的问题,不过是城市管理滞后的典型例子。
城市管理问题的确不是单一问题,靠城管本身是解决不了的。我们更关注的是,管理城市的相关政府部门如何进行社会管理的问题。我国城市管理亟待解决的,是应向哪个方向、哪些方面发力的问题。
究竟什么是城市文明?依我看,最大的文明就是让城市中的劳动者都活得有尊严,让生活在城市的各类群体都能拥有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让各种利益诉求在法治框架内、在平衡包容中得到满足与保障,在城市管理中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才是当今中国最需要的城市管理,也应是城市管理的目标所在。